周永偉聽爺爺講故事,聽的津津有味,爺爺講的故事不亞於說書人,而且說書的人講的都是歷史,而爺爺講的是他真實經歷的故事。
說著說著母親揹著揹簍走了回來,揹簍裡裝滿了豬草,水葫蘆什麼的。
門前的小道上有一群小孩子在跳跳繩,兩個一人一邊扯著線頭,中間有個小孩子努力的跳躍著。
規則還分好幾個等級,從腳踝,膝蓋,腰間,腋下,肩膀,一步一步升級。
有時候跳著跳著有些小孩子就急眼了。
爺爺說著說著覺得累了於是回屋休息去了,周永偉把爺爺交代的的事牢牢記在心裡,生怕給忘了,在心裡不停的默唸了許多遍。
下午按耐不住的周永偉扛著一把鐮刀來到了一處懸崖邊上,把鐮刀杵在地上認真真的研究著地形,因為水渠必須經過此處峭壁。
峭壁上佈滿了藤蔓,野草,野竹等等,鬆土和石頭組成的地質,懸崖大概二十米之長。
周永偉順著藤蔓野草摸過懸崖,時不時的用鐮刀戳了戳土質,為了得知土質的結構。
果然鬆土只是表面上蒙了一層,裡面都是堅硬的石頭,想要鑿開石頭修過水渠並非易事,得從長計議。
周永偉順著藤蔓野草爬過了二十來米的峭壁,好幾次險些腳底踩空摔了下去,還好有驚無險。
坐在地上認真的思考起如何才能接通水源,硬鑿是不行的,太浪費時間,裝置不齊,不說修水渠了,人也很危險。
最讓周永偉煩惱的不僅是這處懸崖,另外還有兩處峭壁等著他去挑戰。
前面挖的順利那是因為在陡坡上,雖然處處有石頭阻礙,但起碼能挖通。
但懸崖不一樣,不是使出蠻力就能挖通,必須智取威虎山。
之前村民們不相信能挖通水渠都是因為這三處峭壁的原因,要不是周永偉一再擔保自己有辦法,不然現在村民們都不會來修水渠。
困難總是不斷的湧來,但問題總不能不解決,周永偉想過無數個辦法,但都不能實現。
突然周永偉靈光一閃,微微一笑,貌似想到了解決的辦法,猛的站了起來。
認真的測量了一下水渠所需要的經過處和峭壁底部的距離。
嘖嘖……
還好,不算太高,峭壁底是山溝,大概20米的高度,這高度能接受。
周永偉仰天長嘯。
“哈哈哈~我想到辦法了,我想到辦法了。”
隨後立馬疾步前去工地上,想告訴村民們自己的辦法,迫不及待。
周永偉的目標是插秧之前挖通水渠,必須趕上三月份通水,不然旱田依然成不了水田。
半刻鐘的時間周永偉興致勃勃的來到了工地上,正巧村民們在吃午飯,日升三杆。
周永偉對著村民大聲的說道。
“鄉親們,我想到了峭壁通水的辦法,大家不要為峭壁的事發愁了,我們肯定能趕在插秧前通水。”
村民有些啃著番薯,有些啃著木薯,有些吃著包穀飯,吃的正香。
一個大叔站了起來問道。
“周隊長,你有什麼妙計說出來唄!”
周永偉認真的說道。
“我剛剛順著藤蔓爬過了峭壁,我認真的調查了一下土質,外面只有一層薄薄的泥土,裡面全是石頭,所以硬挖的話挖工程量太大,估計趕不上明年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