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上的大臣們聽得冷汗直冒,沒想到李承乾把這個事情拿出來說。
這是剛剛當上皇帝,就準備和全天下氏族對著幹嗎?
土地,那可是根本中的根本。
就算世家大族再有錢,土地也是根本,這是銘刻在基因之中的認知。
君不見,即便到了後世,老一輩還把土地看得特別重要。
哪怕他們一年到頭土地忙活,還沒有隨便打點零工掙得多。
可在他們眼中,土地依舊是根基和退路。
而在這個時代,這方面的認知要強烈太多了。
可以這樣說,你動他們的錢財,他們還可以自圓其說的來一句,千金散去還復來。
你要動他們的土地,百分之百跟你拼命。
就連後世,在那工業時代剛剛啟蒙的時候,誰家要是多挖別家一鋤頭,打死人的案件都有不少。
要是用理智的態度思考,那一鋤頭能價值多少錢?
那一鋤頭的地,就算用上萬年,地上的產出,也不一定夠賠上一條人命的。
可事實卻是,那一鋤頭很關鍵很要命!
因此,大家心頭冷汗直冒,就一點都不足為奇了。
跪地聽著的百姓們,也微微騷動起來。
稅賦啊,他們太感同身受了。
聽這個意思,李承乾這位新皇帝,居然打算改變稅賦。
也不是知道是再加一些,還是會怎麼樣。
減少他們想都沒想過,這也是銘刻在基因中的認知了,只要不加,就是感恩戴德。
大唐這個時期,實行的是租庸調製下的人丁稅。
以均田制為基礎,嚴格按人丁徵稅。
租:每丁每年繳納粟2石;
調:每丁繳納絹2丈、綿3兩(或布2丈4尺、麻3斤);
庸:每丁每年服徭役20日,可折絹3尺/日代替&bp;。
這個制度下,人丁數量是稅收的核心依據,且農民需承擔固定勞役,人身依附關係較強。
說來說去,就是按人頭納稅。
均田制:每丁授田百畝(永業田20畝+口分田80畝),確保稅收基礎。
可大家都知道的,這些拿出去的田,有多少實際落到實處還很難說。
這還沒有算,因為活不下去之後,又轉賣給貴族,或者掛靠在地主手下的。
歷代王朝,就逃不過這個土地兼併的週期率。
李承乾又不是傻子,當然知道動土地的後果。
但他就要趁著這個機會說出來,才有可能傳遍天下。
單純是聖旨傳出去,能傳到哪個級別,會被修改成什麼樣,根本就無法保證。
反之&bp;,這裡至少聚集了十萬的外國人和二十萬的百姓。
再加上他的兵齊聲吶喊,可能聽到的人有四五十萬。
長安又是這個時代的中心,新皇登基的事情無可避免會傳遍天下,甚至會傳遍周圍的多個國家。
大赦天下的內容,也會經過口口相傳,這比皇權不下鄉的聖旨有用多了。
就算地方上依舊陽奉陰違,就算平民百姓不敢反抗,依舊按照原本的方式生活。
但,這顆種子李承乾給下去了,就等於他把矛盾轉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