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隊一比零戰勝法國,昂首挺胸邁進半決賽的大門。
圖片報馬上發表評論:“在世界盃的賽場上,德國隊絕對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低調、踏實、不事張揚,與此同時,又強硬、頑強、無堅不摧。
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創下了其他球隊難以企及的戰績——連續九屆世界盃殺入八強、連續四屆世界盃殺入四強。
從1982年開始,德國隊就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屆世界盃的四分之一決賽!
在馬拉卡納球場以10戰勝法國隊之後,德國隊再次站在了世界盃四強的舞臺上。
縱橫三十二年,日耳曼戰車強悍依然!
世界盃上豪門球隊不少,但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低谷。
巴西隊奪得過五次世界盃冠軍,卻依然在1990年被擋在了八強大門之外;阿根廷隊代代群星璀璨,卻依然經歷了韓日世界盃小組未出線的尷尬時刻;法國隊在南非世界盃上因為鬧內訌而早早回家,荷蘭隊也經常因為預選賽狀態的高低起伏而無法打進世界盃決賽圈……
對比之下,德國隊這種超越了機率、興衰、冷門的超級穩定狀態,堪稱恐怖。
三十二年當中,世界足球的風格、打法也幾經變遷,而無論是混凝土防守時代,還是高空球時代,還是傳控球時代,德國隊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方法,在世界舞臺上為自己留一個位置。
輸球后,法國隊前鋒本澤馬頗為無奈地表示:‘德國隊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大場面,他們更有經驗,而我們則在開場的時候有點膽怯。你可以看看德國隊代表了什麼,兩支球隊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
實這場比賽中的德國隊並不在最佳狀態,七名隊員遭遇流感侵襲,讓球隊只能撿起防守反擊的實用足球,但即便這樣他們還是贏了,贏在了經驗、深度和意志力上。
翻看歷史,德國隊經歷的大風大浪不在少數,1982年世界盃在加時賽兩球落後法國隊的情況下依然能反敗為勝,
1998年在隊伍嚴重老化的情況下仍能擠進八強,2002年在普遍被看衰、隊中頭號球星竟是門將卡恩的情況下,居然一路殺入決賽。
任憑雨打風吹,我自巋然不動,德國隊的穩定,已經形成了一種傳統,而德國人特有的嚴謹、堅強的球風,也總能在關鍵時刻成為力挽狂瀾的法寶。
目前的德國隊兵強馬壯,穆勒是南非世界盃的最佳射手,老將前鋒克洛澤已經追平了巴西傳奇球星羅納爾多的世界盃進球紀錄。
中場的厄齊爾、施魏因斯泰格、赫迪拉、克羅斯均是進攻線上的好手,本場進球的胡梅爾斯也被認為是當今世界足壇最頂尖的五個後衛之一。
更可怕的是,就是這樣一支強隊,首發陣容中也僅有三人超過了三十歲。
進入半決賽,德國隊已經延續了自己的神話。三十二年長盛不衰已是奇蹟,而這個奇蹟,從目前來看仍沒有終止的意思。
前進吧,日耳曼戰車,我們為你們每一個精彩喝彩!”
德國半決賽的對手是誰?
媒體普遍認為應該是西班牙隊,畢竟哥倫比亞在大賽上的經驗,和球星的數量無法與西班牙相比。
但是哥倫比亞媒體和泰晤士報認為哥倫比亞有爆冷的可能。
不知道為什麼本屆世界盃開賽以來,泰晤士報對西班牙隊一直不看好,甚至在一支“針對”西班牙。
哥倫比亞體育報說道:“現在這支西班牙隊看上去星光閃耀,但是內部卻充滿矛盾,如果不是澳大利亞‘放水’,衛冕冠軍將無法逃避‘打完小組賽就回家’的命運。
西班牙是怎麼戰勝巴西隊的?
他們首先想法設法讓巴西頭號射手內馬爾離開球場,這是為什麼?
那是他們沒有戰勝巴西的信心,所以才會採用這個卑鄙的策略。
最終他們得逞了。
但是哥倫比亞不是巴西,沒有絕對核心,鋒線幾個人都有進球的能力,西班牙想用對付巴西隊的辦法來對付哥倫比亞,那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