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面的石磚是怎麼堆砌如此平整和穩固的呢,商代可是沒有水泥砂漿技術的,更沒有水平儀、墨斗線等找平工具。”
劉樂和史密斯饒有興致的討論著石磚墓牆的規整和精細做工,黎齊也收起地圖朝石牆方向走來。
“是糯米!”
黎齊用鼻息輕輕嗅聞就聞出了米漿的氣味。
“糯米?”
史密斯最為驚訝,他雖然是華夏通,但不是任何華夏知識都清楚,他驚訝糯米竟然還能作為牆壁的粘合劑來使用。
“將煮好的糯米湯混合到普通的沙土石漿,攪拌均勻就是‘糯米砂漿’了。”
“古華夏很多的宮殿、陵墓、寶塔,甚至萬里長城都是使用糯米砂漿作為建築粘合劑的,經歷千百年的歲月洗禮,這些建築依舊堅固如初,全要仰賴糯米砂漿的功勞。”
“‘糯米砂漿’相較於石灰砂漿純度更高,耐水性更強,糯米灰漿黏合的磚石建築,更堅實,更穩固!”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盜墓賊即使在盜洞裡利用定向爆破技術也絲毫不損害墓牆的原因。”
眾人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惑,同時更被華夏先祖的無窮智慧所折服。
在甬道中停留了許久,幾人繼續向前方走去。
走到甬道的勁頭,進入眼簾的是一間稍寬闊的石室,石室內全是木樑柱和不同規格不同大小的青銅方鼎、圓鼎以及巨大石板和青銅三聯甗,除此之外還有一處方形洞穴。
墓室內的青銅器規格太大,體積廣闊而沉重,想要搬出石室絕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絲毫未現挪動搬移的跡象。
石室一側一個巨大青銅爵前,一條較不規整的方形墓洞特別突兀的顯現在那裡。
“一定是盜墓賊想要透過耳室直接穿越到主墓室的捷徑,但看來似乎穿越失敗了。”
洞明顯有泥土流出的痕跡,墓室內的青銅爵上,泥沙塵土要比其他銅器上要多得多,也許這個可憐的盜墓賊已經被活埋在盜洞裡面了。
實話實說盜墓這個行當真的是風險太大了,一不小心命撂古墓裡了。
稍微幸運一點一挑胳膊一條腿落墓穴裡給主人陪葬,即便運氣好,拿幾件冥器也不容易出手,一不小心還可能被文物局、公安部門給盯上……
“前面的盜洞坍塌了,劉大仙,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
黎齊故作嚴肅的詢問劉樂,畢竟從進入墓穴開始都是由他帶隊的。
“呼…以我的經驗,有通風的地方就有出口。”
劉樂繼續根據小說《十二字陰陽風水筆記》的記載分析著來到絕路如何前行,不過還別說確實說到了點子上。
墓道製作小孔洞連線著其他墓室、甬道,相當於孔洞的位置更接近其他墓室或甬道。
劉樂拿出蠟燭準備點燃,邊掏著打火機邊韻味十足的口訣唸誦,
“雞鳴燈滅不摸金,放活雞點蠟燭!”
雄赳赳的大公雞一直放在竹籠裡,從進入墓穴中就還未派上用途,這時候拿出來真不知道有什麼用,但黎齊還是照著劉樂的吩咐做到。
劉樂點燃蠟燭,放在墓室的東南角位置,隨著蠟燭點燃所有人都安靜的站在原地,等待著蠟燭火苗飄散的方向。
火苗果然不負眾望,輕緩的朝西北方向稍微飄了飄。
“風向是往墓室內部飄去的?”
張曦原疑惑的詢問。
“看來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