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點鐘,黎齊、張曦原準時到達大英圖書館南門西側。
一位年紀與黎齊相仿的青年英國男士早已在南門口等待,見來人是兩位華夏人士,便禮貌揮手,輕聲招呼,
“黎齊先生,你好。”
黎齊和張曦原都驚訝於英國青年清晰標準的華夏語,黎齊趕忙走到人前直接開口道:
“你好,你好,你的華夏語太標準了。”
邊開口邊握住對方伸出的右手。
青年男子謙遜的回答,
“一點點,”
隨後就開始用英文與黎齊交流,黎齊一陣苦澀,真想自己能獲得一種會說全世界所有語言的‘金手指’,但現實社會怎麼可能有這麼反人類的技能呢,他想想便趕忙作罷了。
張曦原優雅上前伸出右手開口說道,
“你好,我是黎齊的女朋友兼翻譯,張曦原,很高興認識你,霍爾斯先生。”
圖書管理員尼古拉斯·霍爾斯反握右手,隨即回覆:
“很高興認識你,張曦原小姐。”
張曦原與英國圖書館管理員尼古拉斯·霍爾斯交談後,將兩人對話翻譯給黎齊。
黎齊清楚狀況後直接亮明來歷。
兩人在管理員霍爾斯的指引下,從側門進入圖書館,透過員工通道直接進入特殊書籍管理存放處。
“大英圖書館藏書1500萬冊,除去基本圖書1200萬冊,縮微資料100萬卷,科技報告手稿、期刊180萬冊外,還有20萬冊特殊、極密、珍貴書籍都在特殊書籍管理處存放。”
“兩位要找的書籍只有作者姓氏和籠統的分類,其他既沒有書名又沒有書碼,查詢可能需要費上一段時間。”
霍爾斯提前給兩人講述了查詢書籍的難度,接下來就是搜尋這本自傳體書了。
兩人坐在管內檢索電腦兩側,霍爾斯坐在正中央,再次確認書籍作者的姓氏後,將其輸入到電腦裡,顯示器中出現這個姓氏的3本自傳體書籍。
第一本是理查·道金斯《伊尼特》,第二本是埃塞克·道金斯《日久留痕》,還有一本是卡爾·道金斯《卡爾自傳》。
既然搜尋範圍已經縮小到三本書其中的一本,那麼接下來就是漫長的閱讀、搜檢了。
在這一階段,黎齊完全是個人型木偶,根本給予不了任何幫助,在黎齊和張曦原討論之後,兩人確定了書籍內容的關鍵詞和人物名稱,其餘的工作就是長時間的閱讀了。
理查·道金斯《伊尼特》全書有五百多頁,這完全為難住了張曦原和圖書管理員尼古拉斯·霍爾斯。
仔細閱讀了書籍目錄並沒有得到多少線索,看來並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一頁一頁的細細閱讀。
最後兩人分工,一人閱讀一本,霍爾斯決定先閱讀埃塞克·道金斯《日久留痕》,而張曦原則是率先閱讀的卡爾·道金斯《卡爾自傳》,難度最大的一本書則留給了最先讀完手頭書籍的人,當然還有一種機率就是,不等第三本開始,其中一人便率先找到答案。
埃塞克·道金斯《日久留痕》講述的是聖地亞哥本來是西班牙一個小鎮上的普通農家少年的故事。
西班牙小鎮上,在一所神學院中學習到十六歲,他的父母原本希望他按部就班地讀完神學院,之後做一個令家人驕傲的神甫,而他的夢想卻是做一個雲遊四方的牧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