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匈奴南下
什麼叫震驚,鍾陽可謂是真正知道了什麼叫震驚。
自從知道皇甫嵩為何看重他,皇甫家也跟隨他的原因,久久夜不能寐。
不斷在反思,自己真的比古人聰明嗎?
若不是皇甫堅壽說出,他恐怕就不會知道這麼恐怖的事情。
這個事也是深深給鍾陽上了一課。
為了緩解焦慮,鍾陽特意把趙風探查出來為惡的豪強,滅了幾家,再次收穫了一波民心。
庫房的錢糧,又有了些增長,甚至軍械,也搜出不少。
著實可恨!
鍾陽想著等天下大亂之時,必是要好好整治一番。
這個時代世家與豪強的家兵,未免太多了些,嚴重影響了掌權者。
然而現在大漢影響力依舊的情景之下,鍾陽卻做不了太多,不然引起反彈,他這雁門郡守之位,也有不保的風險。
拋開這些思想,鍾陽便是投入到工作之中。
時間轉瞬而去,眨眼便是三年時光。
這期間,皇甫嵩也是再次遭到宦官的彈劾,被罷免居家在洛陽。
太行山黃巾也是在這段時間逐漸走出山林,定居在雁門內,共六十餘萬人。
這些人老幼婦孺居多,青壯較少。
這三年,在百姓生活漸漸穩定的情況下,人口也是暴增。
當然更多的是嬰幼兒,也吸納了不少流民。
尤其是糧草,庫房都新建了五個,這些百姓在第二年,便是自己主動向鍾陽上交糧食。
若是不收,這些人還跪地不起。
鍾陽無奈只好收下,充實府庫。
加上軍屯之糧,現有的庫房還裝不下,只有新建。
眾人看見這滿滿當當的糧食,都是心中高興。
這段時間,由於糧食的充足,鍾陽再次擴軍。
如今已是有五萬大軍,另有常備守軍三萬,共八萬大軍。
其中戰兵兩萬,騎兵也是達到五千,皆由鍾演所領。
這三年內,鍾家已是大部皆已遷移至雁門,只有少許不願來,仍留在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