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正率軍向廣宗發起試探進攻,各類軍械及軍士有條不紊向前推進。
張角也是來到城牆上方觀看,遙望著皇甫嵩大軍緩緩向著城牆推進。
張角在廣宗便是知曉皇甫嵩,多地黃巾軍皆是被他所滅,尤其鍾陽。
從潁川長社之戰後,張角便是知道鍾陽,尤其是在譙縣與宛城之戰後,更是對之恨不得生啖其肉,飲其血,抽其筋,挫骨揚灰。
待到皇甫嵩大軍開始攻城,張角也便壓下心中所恨。
此次皇甫嵩攻勢雖看著猛烈,但威脅性著實不強,待大致知曉黃巾實力,便是開始撤軍。
而就在此時,皇甫嵩便接到鍾陽破城之信。
隨即便通傳全軍,眾軍士知曉後,也是信心倍增,尤其以原本廣宗之軍與朝廷馳援之軍。
更是興奮,原廣宗之軍興奮是此次統帥之人強大,又有鍾陽如此人物,不用擔心董卓之敗再現。
朝廷援軍興奮則是可以建功立業,鍾陽便是向他們展示了軍功獲取如此簡單。
皇甫嵩本軍各部倒是習慣了,各部間便說起鍾陽往日戰績,鍾陽之名漸漸在軍中傳開,聽聞之人皆是佩服。
皇甫嵩旋即令鍾陽率軍返回。
鍾陽此時正在威縣犯愁,這些黃巾俘虜該如何處置。
這次俘虜該萬餘人,若是留與軍中,怕是要被皇甫嵩築京觀。
原本皇甫嵩攻破廣宗,便是用十餘萬黃巾人頭築起京觀。
且現在也沒有過多糧食給予黃巾俘虜,鍾陽不想此事在發生,卻又無辦法。
將此事與郭嘉、戲忠說來,兩人也是一陣沉默。
兩人想勸鍾陽放棄,此事決定權在皇甫嵩之手,且實在無法安置。
但兩人想起鍾陽志向,只有沉默。
鍾陽看重百姓,這是他們眾人皆知之事。
幷州人煙稀少,雁門更是如此,需要人口前去發展,鍾陽也是與他們說過。
如今這些黃巾俘虜,便是最好的人口補充,然而尷尬的是鍾陽現在不是雁門郡守。
沉思許久,鍾陽甚是煩躁,然此時戲忠聲音突然響起:
“主公,不若現在就把當初馬邑之事爆出,在與洛陽各方暗示主公欲做那太守之位,想來不在洛陽為官,不會損失朝堂眾人利益,應是可以。”
鍾陽細細一想,也是認同,儘量儘快落實,即便到時這裡戰事未結束,也好方便行事。
然而如今在此事尚未落定前,需要把這些俘虜保留住,唯有找皇甫嵩借調冀州之糧。
鍾陽退出思考,對兩人說道:“志才之言陽認同,如今需儘早將此事落定,但若提前行此時,必須得有人在洛陽佈局才行。”
鍾陽說完看著兩人,如今唯有他們三人前往洛陽最為合適。
但鍾陽如今在此剿滅張角等最後黃巾,斷然無法前去。
便只有郭嘉與戲忠二人。
郭嘉與戲忠也是明白,尤其是馬邑之事,唯有他們其中一人前往才行。
“主公,讓忠去吧!此次去往洛陽,務必會與各方打交道,奉孝不適合,且軍中出謀劃策,奉孝正適合。”
郭嘉不語,戲忠說得沒錯,他確實不善勾心鬥角,與多方應承。
鍾陽很是感動,此事本他自己行事,效果最佳,阻力最小,如今戲忠前往,為他東奔西走,必是辛苦。
“此番便辛苦志才,到了洛陽,一切以自身安危為重,到時可聯絡公達,陽也與兄長去一封信,協助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