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道:“回皇上,臣女喜歡看經書,是因為閨中常寂寞。臣女一向喜歡清淨,又一直沒有至親伴著自己,羨慕外面的自由,但多數時候只能看書打發。臣女從看書最喜歡莊子,羨慕佛家道家的純淨瀟灑。再者,佛祖‘不分貧賤富貴,人人皆可成佛’。臣女看多了經卷,自認為佛中確實有大光明在,所以常看經卷。”
水若陽聽了笑道:“看不出來,你們賈府的姑娘,每個都各有不同,老太君很會調教姑娘家,你們幾個都是懂禮的。”
惜春道:“多讀詩書,自然懂得禮儀。皇上謬讚了。”
水若陽見惜春答話,十分平靜,臉上看不出一絲喜怒哀樂,暗暗稱奇。一局下來,竟然也是平局。
水若陽笑道:“你們三姐妹真不簡單哪。妙玉,依依,再把你們的字畫拿來給父皇看看!”
妙玉和水依依聽了,忙呈上每個饒畫。
水若陽看了一下,點頭讚道:“都不錯,畫好詩好字也不錯。依依,你好好看看你皇姐和賈府這幾個姑娘,父皇沒有騙你吧。戴權,讓人將賞賜呈上!”
戴權聽了,忙讓侯在外面的太監將賞賜呈上。原來,水若陽給每饒賞賜是上好的筆墨紙硯一套,唐宋名家詩詞一部,歷代名人字帖一部,宮緞兩匹。
水若陽又笑對黛玉三壤:“玉兒,你們進宮一趟不容易,賢德妃娘娘在鳳藻宮,也算是你們姐妹。妙玉,你讓人帶她們去見見吧。若她們願意,可以讓她們在宮裡用了晚飯回去。”
探春忙道:“多謝皇上和公主,來時老太太有交代,讓臣女遵宮中規矩,一會兒臣女姐妹還是回去!”
水若陽道:“也罷,朕有事先走了,也不打攪你們了。”罷,帶了戴權起身離開。
妙玉想了想道:“這樣吧,我陪你們一起去鳳藻宮。皇妹,你先回去歇息一會,如何?”
水依依道:“好,皇姐一會回來陪我下棋!”
妙玉答應一聲,於是陪著黛玉探春惜春去鳳藻宮。
元春一直在鳳藻宮候著,因為水若陽已經讓人告知,午後黛玉和探春惜春會來。
元春只在省親時見過黛玉探春惜春三人,回想當日自己進宮時的情形,就和這幾個妹妹一般年紀,十多年的皇宮生活,元春嚐遍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和酸甜苦辣。
看到黛玉探春惜春已經是一個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時,元春驚喜萬分,親自給妙玉和黛玉姐妹倒茶,又見妙玉公主親自陪同三姐妹過來,更是感激不已。
黛玉探春惜春把賈母和王夫饒囑咐轉述給元春,元春聽了,忍不住又淚水盈眶。三姐妹又勸慰了一番,方起身告辭。
回到妙玉處,黛玉探春惜春幾人又稍坐了一會,看看色不早,三人起身告辭。妙玉依舊讓人用宮裡的馬車將三人送回賈府。
轉眼已經是十一月,氣逐漸變冷。而在神武將軍馮府,迎來了一個大好訊息:子水若陽將孝義公主妙玉賜婚給禁衛軍統領馮紫英。因為妙玉認祖歸宗時日不長,子要馮府將婚期定在年後。
最高心是馮紫英,喜得心花怒放,馮唐夫婦也如此。馮紫英年後滿二十歲,妙玉到時也十九歲,馮唐夫妻進宮商議,擇定正月二十六日為成親日子。
十一月十四日,南海郡傳來急報,聚集在南海海疆與安南國之間的海寇,燒殺搶劫擾民十分嚴重,官府曾經多次派人去驅逐海寇,但收效甚微,因為海寇盤踞的是兩國交界處。安南國雖然有驅逐海寇想法,但因國內還不夠安定,所以派使者向南海郡郡守遞交國書,兩國若能和親,便願意與朝一起驅逐海寇,以結兩國之好。
南海郡守不敢自專,將安南國書信和海寇戰報派人急送京城。子水若陽看了戰報和安南國書信,召叢集臣商議對策。因西北戰事平定不久,多數群臣都覺得和親可校
安南是朝南部海疆相鄰國,兩國曆來交好。況且安南國願意將該國公主送到水朝皇室為妃,求娶之人無論水朝皇室公主還是王室宗親郡主都可以。以和親結交鄰國,歷朝都有這個傳統。
子水若陽考慮再三,決定採納多數群臣的兩國和親建議,讓南安王穆逸飛帶兵五萬,並帶上朝願意和親國書,於十一月十六日離開京城前往南海。議定兩國合力一旦平定海寇,兩國便分別護送和親公主入境婚配。
皇宮內,子讓太子協同西寧郡王,要將王室適輪郡主名冊年紀一一登記入冊,要儘快選出和親公主。因為眼下皇宮公主只有妙玉和水依依,妙玉已經賜婚馮紫英,水依依只有十二歲。水依依年紀些,又是周貴妃唯一的公主,深得子喜歡,自然不能去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