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夥計的眼神讓人看著不好意思,那男子便趕忙說道:“您方才說那兩位大夫有來頭,我就以為……”
“行啦,那兩位是真有來頭,”夥計不在意地揮揮手,“但診金也不是你們這些瞧病的出,是我們東家出,要不怎麼說你們運氣好呢。”
雖然說病人運氣好聽起來不像那麼回事,可事情就是這麼回事嘛。
好在那對夫妻都是老實人,也不像夥計以前遇見的那些達官貴人般不好伺候,只見婦人醒過了神,忙用胳膊搗搗丈夫,男子也就趕忙從袖裡取出錢袋,數了銅板遞給夥計。
莫管事已將藥配好,用牛皮紙紮成小包放在櫃檯上,夫妻倆拿了藥,又千恩萬謝地表達感激。
“快帶孩子回去吃藥罷!”夥計笑眯眯地將他們送出醫館,而後輕嘆了聲,扭頭進去便見莫管事也含笑看著他。
“看你做了幾年夥計,倒是頭回見你這樣高興。”
“哎,可不就是?”夥計咂摸著嘴,滿臉感嘆,“以往咱們見到的那些人吶,吃百年人參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所以這眼睛也長在頭頂上。說是來瞧病,可看咱們的眼神,也都跟看下人似的。也就是在這兒,瞧病才有個正經瞧病的樣子。”
莫掌事聞言點點頭,也流露出一絲感慨。
此時的內室裡,齊大夫添了兩杯熱茶,也與高大夫對坐閒聊。
“高老,咱倆已經許久沒有共同診病了吧?”齊大夫喝了口熱茶,感懷中又帶著揶揄,“您說,要是讓以前的病人知道,你我共診,診的還是一尋常小兒發熱,那些人會不會跳腳?”
“要沒這出,我都快忘了……”高大夫放下茶杯,眉眼彎起望著虛空,“也就是我剛學醫術那會兒,才像今日這般,心無旁騖,眼裡只有病患。”
再後來,有了些虛名,又被蘇慕白看重,給足銀子聘去蘇家醫館,接診的病患便都是些富紳或官員。這些人平日注重養生又惜命,小病小痛的也要用名貴藥材,與其說看重他的醫術,不如說是看重他的名氣和藥材。
真遇著了大病,他也不敢下猛藥,只能用溫補的貴价藥材吊著命,久而久之,他竟幾乎忘了心無雜念地行醫是什麼滋味。
今日雖是“殺雞用了牛刀”,但對高大夫而言,卻比以往診治都要暢快許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公子還真是瞭解你我啊……”
齊大夫感嘆一句,隨即高大夫也挑了挑唇角,心下自然生出一聲唏噓。
三日後,那對夫妻又帶著孩子來醫館。這次孩子已退了燒,精神也好了許多。
高大夫檢查過後,又開了兩帖鞏固的方子,並著之前的藥方一起服用。
等出了醫館,那婦人便與丈夫說道:“算下來統共花了百餘文銅板,倒是比城中那些醫館便宜許多。只不過看這樣的小病,也瞧不出那大夫有什麼真本事。”
言語中透露出些許遺憾。
那男子斜了眼婦人,說道:“真讓咱家攤上能看出大夫本事的病,我看你還能不能說出這樣的風涼話。”
“我這不是隨口一說麼……”婦人面露悻悻。
“甭管人家大夫有幾把刷子,總之咱兒這回病治好了就成。你沒看老劉頭那兒子,前些天也是發熱,找了個赤腳大夫來治,結果病沒瞧好,當晚還抽了風,看著也怪嚇人的。”
“也不知老劉頭那孩子怎麼樣了……”
兩人絮絮說著閒話,回家途中遇到街坊鄰居,不時聊兩句。等他們回到了家,半條街的街坊都知道了新開的那家同安醫館,不僅瞧病便宜,大夫也是正經大夫。
就這樣,城南的百姓原本有病也不敢去醫館,漸漸地有點家底的人遇上急症了,也就壯著膽子去試試。後來大家發現,窮人也能去得起醫館,於是醫館的病人也就慢慢多了起來。
這些轉變都在顧錦寧的意料之中,有時得閒,她也會去醫館觀摩高大夫給人看病。高大夫也看出她好學,故而也不藏私,沒有病患的時候,他與齊大夫還會跟顧錦寧探討醫理,顧錦寧時常也會說出些讓人驚歎的見解,一來二去的,三人關係亦師亦友,頗為融洽。
等到春季風寒漸漸多發時,顧錦寧又想了個與旁人不同的法子。
喜歡嬌錦賦請大家收藏:()嬌錦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