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推進而來的精靈大軍,寇準是第一個出手的。
這些天來,七個使者各有分工,呂端管全域性,袁葳蕤負責帶人開墾,老劉頭管築城,剩下的四個使者都在教授選出來的軍隊一些戰鬥技巧,為了應付遲早要來的精靈大軍。
寇準其實是最吃虧的,儒門法術大多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才能用的出來,而劍術、武技和觀想則沒那麼多講究,好在有張詠和呂端,三人協力,總算了有了些成果。
浩大的詠唱聲在戈壁灘上傳播,其中一小部分在唸誦四字一族的長詩,而大部分則在喊著兩個字“邪許”!
這兩個字,是先民們最開始的喊號子聲,跟“加油”、“努力”的用法差不多,只要喊出來,得到呼應,就能夠增強力量和耐力。
而那一小部分,則是寇準挑出來的、記憶力好的人,雖然都不識字,但一個月的時間,背誦幾篇法術還是做得到的。
他們準備的第一個法術,就是《詩經·小雅》中的《天保》。
這是一首祝福的詩,其中有大量的比喻,“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種比喻就是發軔於此詩,是謂天保九如。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爾,俾爾戩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
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嘗,於公先王。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一首詩誦罷,頂在最前面的壯漢身上出現了一層光環,天保九如最大的特點,就是什麼都加,用九種比興之物的特性來強化隊友。
伴隨著連綿不斷、如潮逐浪高的“邪許”聲,人族這兩萬部隊的力量越來越大,士氣也越來越高漲,程家洛、張詠帶領的精銳預備隊整裝待發,作為指戰員的管彭乾也開始下達命令。
面對三倍於己的敵人,人族選擇了主動出擊。
他們拿著簡陋的櫓盾蠻牌,穿著皮甲,手上的兵刃最鋒利的也只是石頭,卻爆發出了一種機甲戰士的氣勢,正面撞上了幾米高的樹人。
喜歡我在諸天修史書請大家收藏:()我在諸天修史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