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正沿著布拉馬普特拉河行走,他要去恆河。
作為一個婆羅門,他赤裸著上身,只掛著聖線,身上塗著有法力的油膏,在太陽下閃閃發亮。
一手拿著鐵棍,一手託著油燈。鐵棍是效仿哈奴曼猴王的兵器,是護道之器;油燈是參照梵天一夢創造出來的神物,能把人拖入幻境,是傳道之器。
頭髮綣曲,額頭點硃砂,還算端正的相貌讓他感覺自己很像釋迦牟尼。
雖然那是個異教徒,但也是印度的古人,是個剎帝利。
自打哈奴曼猴王降世以來,就有意識地推動印度的國家意識,強化種姓制度,意圖把南亞的各種生靈以印度教為紐帶串聯起來,牛、大象、老虎、猴子、眼鏡蛇,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那些出自佛經和法顯、玄奘遊記中的人物,也被哈奴曼融匯到這個體系裡,就連釋迦牟尼,也變成了基督教里路西法似的人物,雖然叛逆,但卻是三大神寵愛的人。
在普遍沒什麼文化的印度人裡,這種說法很快鋪展開來,因為有哈奴曼背書,就連那些最頑固的婆羅門也說不出什麼來。
雖然因為這個宣傳口徑,導致密宗紅教盛行的不丹開始驅逐印度教徒,而小乘佛教盛行的緬甸、寮國、泰國、斯里蘭卡等國更是派出僧兵襲擾印度,但哈奴曼猴王認為,只要把印度的生靈統一起來,這都是值得的。
巴布就是這個體系的受益者,作為婆羅門出身的年輕人,他虔誠地遵循哈奴曼的神諭,在和緬甸僧兵的戰鬥中,打死了好些和尚,因此被召喚到恆河邊上的阿巴德,參加明年的無遮大會。
以他的腳力,算上路上休息,參拜神廟,享用女子和供奉,走到那裡剛好半年。
一路上,巴布深刻體現了婆羅門的特權。經過城市中時,油燈一晃,就有牛、猿、眼鏡蛇等靈物拜伏。
其他種姓的民眾會熱情地遞上烙餅和蔬菜,有財力的還會給巴布奉上燈油和酥油,這些油經過法力祭煉之後,可以給油燈提供燃料,或是擦拭身體。
每個城市中,都會有當地的婆羅門出來迎接。這是巴布杖斃異端帶來的地位優勢,相比那些只能虔誠侍奉神靈的婆羅門,能打的更受神靈青睞——這也是哈奴曼新政的一部分。
在鄉村,巴布杖斃了一個痴迷學習科學道理、不供奉神靈的老者,說是曾經一個大學的教授。
“大學?瀆神的罪惡之地!”
主動幫助巴布的達利特被一同處死,因為老者雖是瀆神者,達利特卻接觸到了吠舍出身的老者,應當同樣被處死。
賤民接觸到其他種姓的人,就要被處死,他們是所謂的“不可接觸者”。
巴布面對一個佛教徒,還主動和他辯論,最終佛教徒的釋迦五印不敵巴布的鐵棍無敵,被打了個“醍醐灌頂”,也就是腦漿子像酥油一樣流了出來。
老虎和猴子在村落裡起了衝突,他動用油燈的威力去調解,讓他們在這個滿是首陀羅的村落各佔一半人口,享受供奉,而不要內訌。
這一路上,他還遇見了孟加拉國流竄過來的真理教徒,被他召喚來那伽神的子嗣,也就是巨型眼鏡蛇型的印度龍,把那些真理教徒吃了個罄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