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婆羅門,帶著三十頭戰象,一萬左右步兵,還有一條大蛇。”
“一個婆羅門?一萬步兵?這印度婆羅門夠少的啊。”李團長鬆了口氣,“諸位,先把這一夥人收拾了吧。”
“不是婆羅門少,是低種姓賤民多,能給配一個不錯了。”軍工業方面的院士嘲諷道。
一千五百人打一萬人的戰鬥很快就結束了,在坦克、火箭炮和重機槍的火力打擊下,印度這一萬軍隊死的很迅速。
122毫米的火箭炮、125毫米的99式坦克炮和一秒五發的重機槍摧毀肉體簡直不要太輕鬆,大象?鯨魚也扛不住!
如果對面這支部隊能有一二百施法者,倒是能扛過一波火力覆蓋,發動反擊,可惜他們只有一個。而那條唯一有反抗能力的那伽大蛇,則被劉振漢上了個【萬箭穿心】,炮火把它攢成了大鋼蛇。
這一天晚上,修二代們見到了學者們的準備。
農家的院士,在部隊的配合下立了一根樁子,底下墊著一塊大石頭,之後往大石頭上潑水。
天文臺的學者,冷靜的命令國內的大型計算機演算資料,然後拿著一本星經唸唸有詞,非常違和。俄而,天空中的月亮蒙上了一層光暈。
曲阜孔家的族長拿出了一隻鳥類雕塑,擺起了祭臺香案,把冷豬肉放了上去。
海洋學家和氣象學家連通自家單位,緊密的觀測周圍資料,協助其他三個人。
軍工業的專家拿出一個大箱子,把一個個掛件貼在了一部火箭炮上,上邊的氣息讓劉振漢有些眼熟。
“這是——暴雪弩炮?”
“沒錯,”軍工業專家點了點頭,“根據尊師提供的樣品,我們開發出了能把重火力單位轉化成區域性氣象武器的掛件,這是第一批試用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振漢一挑大拇哥,“牛逼!”
又看向唯一沒動作的楚辭研究者,“您老怎麼不準備準備?”
“我的現弄就行,不著急。”
第二天,日本人的艦隊如約而至。
這個民族崇拜風,因為蒙古人跨海打日本人的時候,就是被一陣颱風趕走的——當然,在這個時代,百鬼日行的日本估計什麼都崇拜。
但是今天,給他們帶來毀滅的也是風。
“風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颺熛怒。耾耾雷聲,迴穴錯迕。”
楚辭研究家率先發難,憑藉深刻的理解,宋玉的《風賦》在他手裡能喚出雄風來。
“暴雪火箭炮”咚咚作響,暴風雪鋪天蓋地襲來,少數露在甲板上的軍人被打傷。不過僅此而已了,在馬來半島所處的熱帶,這些風雪只能給區域性降一降溫,造成不了太大的傷害。
靠著這股涼意和水汽,天空中迅速聚集了大量雲團,在氣象學家的引導下,形成對流,一時間風雨大作。
熱帶的風雨來得快去的也快,所以農家和天文臺的院士們昨天佈置的東西起了作用。“礎潤而雨,月暈而風。”在科學、精神力量和神秘學共同作用下,大自然給加了漫天風雨一把火。
曲阜孔家祭案上擺著的鳥類雕塑動了。
爰居,這種象徵風的神鳥,曾經在魯國被祭拜,儒家留下了祭祀時的信物,在今天呼喚出神鳥的化身,讓洶湧的風浪攻向日本艦隊。
喜歡我在諸天修史書請大家收藏:()我在諸天修史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