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漸漸從這一場喪事之中回覆了生氣,開始考慮起其他事情的安排來。龍子還在母腹之中,這身份怎麼定,就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要安定朝堂,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誰也沒有貿然開口提這些事,畢竟稍有不慎很有可能不但沒有功勞,反而會把自己給摺進去。就算此刻站對了隊,萬一將來生出來的不是龍子,也是枉然。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封奏摺打破了這種隱秘的平衡與僵持。
翰林院掌院學士顧錚上書,請加封林太后為太皇太后,張侍長為皇太后,張侍長腹中的孩子則暫為太子,先定下名分大義。待太子出生之後,再行登基典禮。
如此,名分既定,天下百姓也可安心了。
林太后自然千肯萬肯。
別的不說,坐實了這太皇太后的身份,便是將來當真生出個女孩,或是萬一……再選立新君時,也改不了她的這個身份。不至於像賀卿揣測的那樣,因為新君要加封自己的親生父母,使得她處境尷尬。
但朝臣們卻有不同的意見。
這若真的是個皇子,自然沒有問題,但若是皇女,如今就定下儲君名分,將來卻不好收場。
此時大朝已經重開,顧錚當著那麼多人的面上書,顯然並沒有半點退縮之意,而且準備周全。面對許多人的駁斥與反對,他侃侃而談,引經據典,認為定下的並不是帝王身份,而是儲君,便是有了轉圜的餘地。而更重要的是如今,帝王駕崩,天下不安,及早定下名分,使官民各歸其所才是最重要的。
林太后端坐簾後,聽著這一番合心意的進言,不由仔細觀察了一番顧錚。
他看起來還很年輕,生得儀容俊美、姿態端方,只在唇邊留了一圈鬍子,使得整個人添了幾分穩重。言行舉止頗有大家風度,被眾人攻訐而不忙不『亂』,進退有據,從他說的話來看,本人的才具也是十足的。
太后娘娘打量完了,不由低聲問立在身側的入內內侍省都知黃修,“這顧錚倒是個人才,怎麼哀家從前不大聽見他的名字?”
黃修作為內侍大總管,掌機密實封奏牘及中外往來之事,對於朝中大臣自然十分熟悉,聞言微微躬身,湊到太后耳邊道,“他是明嘉年間的進士,少有才名。九歲就取中童生,是有名的神童才子,中進士時年方十七,靈帝爺十分愛重。只是年輕氣盛,不久之後就出京了。因治理地方有功還朝,薛相公說他年少,得壓一壓,因此入了翰林院。先帝爺登基之後,愛他才名,點做翰林院掌院學士,今年才二十八歲。”
“是太年輕了些。”林太后聞言也不由微微皺眉。
她是看重這顧錚機變,又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想要用他,如此朝中也有自己的人了,往後方不至於事事掣肘。
只是這年紀怕是難以服眾。
二十八歲的掌院學士尚可接受,畢竟翰林院裡雖然號稱儲相,要入政事堂,卻還嫌太早了些,須得再熬許多年。如今就要提拔他,朝臣們恐有非議。
但是這前十八年的生命中,無論是她的父親還是哥哥,活著時都未曾關注過她的存在,就算這個侄子繼續活下去,情況也未必會有多大的不同。
只不過當時發現自己正身處於那個節點之中,自然而然生出了改變一切的念頭。其實對賀卿而言,如果能夠改變什麼,真正的意義只在於她之後的命運也是可以改變的。
賀卿不相信上天讓自己回到這一刻,就是為了重複之前的道路,再死一次。
所以改變的內容是什麼,並沒有關係。既然沒能讓小皇帝活下來,那就只能從自己的婚事上下手了。
有血淋淋的前車之鑑擺在那裡,賀卿不再天真的以為成親之後就會有新的生活。她固然可以設法換一個人家,但卻無法保證不會再遇上糟心的事。
賀卿心中隱隱的生出一個念頭來。
她不想再嫁人了。
其實楚朝的公主存在感真的很低,因為不需要像漢唐那樣去和親,又為了避免她們仗著天之驕女的身份干擾政事,所以開國之後,便制定了一系列用於限制她們的規矩,嚴苛且壓抑。
細究起來,其實大多數公主的日子都不好過,早逝者比比皆是,賀卿只不過是格外的倒黴罷了。
所以天可憐見得到了新生,賀卿不想再走一遍這條路。
可是她的見識又實在有限,該怎麼做著實拿不定主意。賀卿閉著眼,眉頭微微蹙起,在某個瞬間,腦海裡忽然靈光一閃,她決定去翻一翻自己腦海中屬於另一個人的記憶。
不知道為什麼,那個來歷神秘的女子雖然已經消失了,但她的記憶卻還留存在賀卿的腦海裡。之前這些記憶其實都在她腦子裡過了一遍,但當時正在戰鬥的關鍵時刻,賀卿也顧不上細細研究,只覺得玄奇詭秘,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或許其中就有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呢?
喜歡長公主不想死請大家收藏:()長公主不想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