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這位顧學士開始吧,總有一日要叫他刮目相看,收起那些可笑的優越與傲慢。
這樣想著,她便緩聲道,“顧學士當真是端方君子,行事無不循規蹈矩,令人欽佩。這‘各安其分’四個字,說得真好。聽聞顧學士年少成名,但因為薛相壓著,所以在朝堂上一直不顯。如今看來,顧學士也當是甘之如飴了。”
要是人人都各安其分,他顧錚此刻就該繼續埋沒在翰林院裡,沒有個二十年的時間休想出頭。
只需自己打破規則,卻要壓著別人,真是好霸道的規矩。
饒是顧錚城府深沉,也不由微微變了臉色,但他很快就坦然道,“這是自然。薛相也是為了磨礪臣,臣自是感激不盡。若沒有薛相,也沒有臣的今日。”
臉皮真厚啊。賀卿發現,跟他比起來,自己還有許多要學的。
第一條就是不要因為別人的話隨意動搖自身的念頭,對錯且不論,當下一定要繃住,否則就是輸了。
第二條,朝堂上的事自己畢竟不懂,顧錚就連滿朝文武都能獨自迎戰,跟他爭論這些,根本沒有勝出的機會。若要壓制住他,須得找自己擅長而他不懂的話題。
顧錚不懂的話題……賀卿腦子裡瞬間就出現了自己之前曾經為顧錚可惜過的那五個字:時代的侷限。
正好一陣風吹過,一片樹葉從兩人之間飄蕩而過,被車馬帶起來的氣流影響,在空中盤旋著。賀卿便立刻指著那片樹葉道,“顧大人可瞧見了那片葉子?”
“嗯?”這話題跳躍得太快,顧錚有些跟不上。
賀卿很滿意這個反應,含笑問道,“你看懸空的東西,不論是輕如樹葉鴻羽,或重如鐵石,最終都會落到地上,這是為何?”
顧錚:???
一件事辦下來,竟是皆大歡喜。
唯一不高興的,就是她身邊那兩位嬤嬤了。
原本賀卿到了這個年紀,很快就會嫁出去,到時候公主府裡的事情全都由她們做主,好不風光快活,就像被她們憧憬過無數次的前輩們那樣。但如今讓賀卿這麼一折騰,她自己一輩子留在宮中求經問道,卻代磊得她們這些跟著她的人都要另謀去處,怎不叫人切齒?
若能找到更好的去處,她們也不必留在她這裡蹉跎。
更可惡的是她還以“年輕姑娘的衣裳首飾嬤嬤們不合用”為由,將東西都分給了下面的丫頭,兩位嬤嬤竟是隻得了一點不值錢的東西,說什麼“留個紀念”。
兩位嬤嬤恨得咬牙切齒,頗有動用職權將她訓斥一頓之意。
但賀卿已經不怕了。她如今已不是安平大長公主,該叫無上慧如真師,公主身邊的教養嬤嬤,管不到她這出家人身上。倒是看著她們這副模樣,她心裡多少有些解氣。
可惜如今自己勢單力薄,眼下只顧得上為自己謀一席之地,尚且騰不出手來處置她們。
上一世,若不是身邊嬤嬤們跟外頭的人攛掇起來,在她面前將那金家誇得天上有地下無,她又怎會點頭允了這門親事?
須知公主選婿,備選的人家自然不止一戶,林太后沒有拿捏她的意思,索性把名單送給她自己選。陸嬤嬤自告奮勇替她去打探對方的人品才貌,回來時說得天花亂墜,讓她親口點了金家。
這筆賬,遲早要算。
先帝,也就是賀卿的兄長楚靈帝賀均在位時,崇通道教,多次下旨召天下道士入京,修道經、建宮觀、鍊金丹,一時道教大興。後期他甚至在御苑之中修建了這座問道宮,自己搬了進來。著道袍,戴道冠,不理俗務,不問政事,以彰顯自己求仙問道的誠心。
所以不過三十三歲的年紀,他就因為服食金丹過多,暴斃而亡。
這宮殿才修建了沒多久,又只空置了兩年。雖然看上去有些荒涼,但卻並不需要修繕。
因為正殿是天子居所,賀卿便選了東邊的偏殿居住。內宮局匆忙派了幾個人過來,將逾制的東西撤了,又從裡到外清掃一番,添置上道觀裡應有的東西,又挑了幾個人過來,負責灑掃廚事,俱都是做道裝打扮,便算齊全了。
接下來便是繁複冗長的大行皇帝葬儀。賀卿作為出家人,只安安分分做自己分內之事,旁的都不打聽,但還是隱約聽得,太后和政事堂的幾位相公吵了好幾次。
應該都是為了新君之事。
賀卿算算日子,應該差不多了,便往坤華宮去。
林太后此刻正在頭疼,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朝堂上的事雖然諸位相公商量著來就行,但沒有皇帝在,始終是人心浮動,不那麼安穩。為大楚江山社稷考慮,也該及早迎立新君。就算想先辦大行皇帝的喪事,也該把人選定下來。
所以這段時間,朝臣們是的奏摺是一封接著一封,字字句句都是在提醒她。
喜歡長公主不想死請大家收藏:()長公主不想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