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知道。
趙柘詢問過他之後,一定會詢問步青甲的意見。
而他們更是知道,趙柘定會聽取步青甲的意見。
至於會不會採用,喬卓不敢猜了。
如趙柘一旦採用步青甲的意見,這些罷朝的官員們,怕是都得遭殃了。
一個不忠不義之臣,就足以讓皇帝罷其職,免其官,奪其爵了。
況且。
喬卓他們更是知道。
自古以來,皇權至上的道理。
步青甲的話一說完,趙柘巡望了殿中的這些官員,臉色一沉,大手一拍扶案,“即然他們敢如此藐視朕,藐視皇權,又如此不忠不義,朕要他們做何!來人,擬旨。”
一直不曾說話,也不曾被趙柘問話的李仲,一聽趙柘這是聽取了步青甲的意見後,立馬站了出來。
“陛下,不可。雖步舍人所言到也如實,可陛下要是真革他們的官職,我皇朝必亂啊,還請陛下慎重。”李仲躬身勸阻。
趙柘不喜,怒瞪了一眼李仲,“我皇朝已是亂了,再亂又何妨!朕一直忍讓,忍讓到這個地步,難道你還想讓朕忍讓到把這個皇位都讓給他們嗎!這是我趙家的天下,不是他們的天下。他們想幹嘛就幹嘛,他們想罷朝就罷朝,他們真以為我皇朝沒了他們,就會亡國嗎!擬旨!”
李仲勸說趙柘,步青甲能理解。
李仲所說的,也並無道理。
如趙柘真的要免了這些敢罷朝的官員之職,皇朝的這個朝廷,還真有可能會亂一陣子。
而且此時又恰三國大戰,如皇朝朝廷再亂,邊境的將士或者說那些領兵的將軍會不會也學這些人一樣,罷兵不戰。
各有各想,各有各的擔心。
但趙柘好似已經打定了主意。
在趙柘的一聲擬旨之下,成寬讓內侍準備了制誥,也抬來了一張案桌,備好了文房四寶。
李仲這個翰林學士勸阻再三無果之下,只得無奈的站在一邊,眼瞧著一位翰林學士承旨拿起筆來。
趙柘憤怒的發話,翰林學士承旨依著趙柘之言,開始擬旨。
不多時。
一帛聖旨就已現了世。
而這一帛聖旨,乃是皇朝有史以來,罷職免官奪爵之最。
人數也是之最。
想當初,皇朝開國皇帝也曾下過這樣的旨,但那一次所免的官員,也僅僅只有不到百人。
而如今。
在趙柘的手上,人數卻是達到了五六百人。
而且。
上到三部尚書,下到一些小官員。
沒有人能阻止此刻的趙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