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年節到了。
京城的上空,開始響徹著炮竹聲。
喜慶與歡樂,也將持續至少半個月之久。
各家各戶,不是掛桃符,就是掛個燈籠,貼個門對子,張燈節彩的,甚是喜慶。
各坊街內,各家的小娃歡喜的你追我逐,嬉笑打鬧,彰顯年節的熱鬧。
春節,是華夏人最尊重的節日,也是華夏人最重視的節日。
一家子聚在一塊,喝著團聚酒,吃著團圓飯,說著一大家子都歡喜的話。
在南方,記得老一輩曾交待。
在過年的這段日子裡,不能罵人,不能說髒話,更是不能打人。
逢人就喊過年好。
要是熟悉的,或者認識的,那還得喊上一聲叔啊,舅啊什麼的,然後伸伸手,要個小紅包。
在北方,聽說過年了要給長輩行磕頭之禮。
甚至,門都還沒進,就得行跪禮磕頭。
南北差異各不同,但在華夏人的心中,春節是所有人歡喜的節日,更是所有人都開始走禮,串門走親戚的日子。
平日裡大家因為工作忙,或者出門在外,少有在家。
好不容易到了春節了,這串門走親戚,也就成了當下最值得珍惜的交流溝通之機了。
過年了。
到處彰顯著熱鬧,可在某客棧之中,最下等的丙等房內,卻是一點過年的跡像都沒有。
陳淑手中做著針線活計,步四通拿著一本賬本在核算,小蘭兒懂事的坐在床上,手裡抱著母親給她做的布偶。
在步家,還是在孃家。
陳淑少有做這種針線活計。
從她那雙被針刺了好些個血洞就能看出來。
而今。
因為自己兒子之事,一家人從江南省歷經千辛萬苦,一路奔波趕到了京城。
無親無故無朋的,身上的銀子越來越少。
陳淑開始找了些縫補的針線活,也算是補貼生活。
而步四通也找了份活計,給人家做賬,也算是有一份收入吧。
“他爹,今天是除夕,咱們做點吃的送給甲兒吧。”陳淑又被紮了手指,放進嘴中吸了吸,看向步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