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梁九宮看著萬歲爺那蒼白的臉色,微微顫抖的雙手,剛要說什麼就聽外頭傳報太子爺和眾皇子都到了。
胤礽率先進來就看著那人不好的臉色,幾步上前正準備說什麼,就聽康熙道:“胤礽,爾等星夜先赴京師,你們裕王叔身子不大好了。”
胤礽縱是在擔心,也只能領了皇命急速回京。康熙等他們退下去後,隨即傳諭即日啟行,不顧諸大臣再三懇留,御駕迴鑾。
胤祹、胤禛得到訊息的時候正是在衙門裡,同一樣得了訊息的禮部尚書知會一聲便匆匆趕去裕親王府。
二十八日,康熙又得報和碩裕親王福全薨逝,夜裡便發起熱來,食不下咽。
七月初一,康熙自三家店於子刻啟行。進東直門,恰好能趕上和碩裕親王福全喪。
胤祹等在隊伍裡眼看著康熙竟是除纓哭至靈柩前。一直等到祭奠完畢,康熙仍舊慟哭不已。面貌哀慼,卻是不曾作假。
論理這胤祹也不該說什麼,對著這福全也是印象不錯,只是他這便宜阿瑪,這前後差距也太大了。
恭親王常寧的喪事這康熙只是給了一萬兩就了事了,等到了這裕親王福全的時候便是星夜趕回,只是這個是不能拿來說話的,胤祹只是暗地裡腹誹著。
太子等諸皇子、及諸王、大臣紛紛上前勸諫再三,胤祹自然也是說著些安慰的話,康熙才默然不語,在胤礽的攙扶下回宮。
當日午後,皇太后駕臨裕親王府,幾度哭暈過去。胤祹因著身在禮部,身上便有了差事,本就在這裡,皇太后來時便侍候在邊上了。
看著悲痛欲絕的老太太胤祹心裡也很不是個滋味,只撿了些寬慰的話在她耳邊說著。好在有康熙和太子的勸慰,皇太后總算止了淚,回宮了。
康熙自己卻是不回乾清宮,從東華門進宮,到慈寧宮請了安,自蒼震門入住景仁宮。諸皇子、諸王、大臣、齊集宮門奏請康熙御駕回乾清宮,少息聖體、復幸塞外避暑。
這話聽的一同跪在那裡的胤祹一陣陣的牙疼,這就是標榜的天家親情啊!
這其間還有個事兒讓胤祹心裡很是想不通,這康熙就這麼不待見那恭親王常寧?就非要這麼來顯示他同福全的親厚?
當初常寧殯喪時,眾皇子阿哥們皆是同旗的才穿孝的,現如今康熙竟是下這這麼道旨意:
諭宗人府、裕親王之喪、皇子等理應穿孝。爾等確議具奏。宗人府議、同旗之皇子、應行穿孝。裕親王朕之親兄,豈可止令同旗皇子穿孝?遂命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俱穿孝。
聽聽,那常寧就不是你兄弟了?不過這話胤祹也只和那人抱怨一下,反是招來一頓說教,至此胤祹也就把這話悶在心底了。
不過胤祹想想也就釋然了,這人都有遠近親疏之別的,不說自己同胤禛,就是同胤礽、十三的關係也比其他兄弟好上幾倍,更不用說讓胤祹總也看不順眼的胤祉了。
其實康熙對著這福全的感情,比起那常寧的確是親厚的多了,至於其中的隱情卻不是胤祹這個年歲的可以知道的了。
往後的數日康熙不理朝政,日日親臨裕親王府,初四那天更是賜下內廄馬二匹、對馬二匹、散馬六匹、駱駝十隻、及蟒緞銀兩若干。
初五和碩裕親王福全舉殯,康熙奉皇太后親臨王第,待到回宮後,康熙便把自己關在景仁宮裡了,就連梁九宮都在門外頭候著。
一手拿著一分摺子,隱約可見上面的字跡有些扭曲,另一隻手則是有些顫抖的撫上那副畫,康熙凝視著畫裡的端坐在桐樹下的兩人,幾分相似的面容上均是帶著點笑容,只是一個笑的神采飛揚,一個卻是略微帶了些拘謹,
看著你畫中人交握在一處的手,康熙喃喃的道:“二哥,你放心,保泰、保綬等人朕會照顧著的……”
初六,康熙便帶著胤礽等人啟行巡幸塞外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修標題~~~~~~~~
喜歡九龍奪嫡之胤祹請大家收藏:()九龍奪嫡之胤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