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成長
時間就在嬰兒版的十二和正太版的四四的雞同鴨講中慢慢流淌著……
三月裡宮裡頭最大的事莫過於康熙二十五年的萬壽節了。這幾年四海昇平,百姓也都安居樂業,所以趕上聖上壽誕整個京城內外都沸騰了。
不過這熱鬧的日子,可憐的沒有行動能力,只能躺著的十二卻只能聽聽胤禛小童鞋的轉述。
康熙大帝無疑是位相當能幹的皇帝,這接連的幾年大清朝算是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康熙從八歲登基,十二大婚,十四親政,八年十六歲的康熙智擒鰲拜,真正的掌控朝政。
之後康熙陸續頒佈了一系列措施:宣歷水停圈地,准許壯丁“出旗為民”,又獎勵墾荒,益蜀免糧,任用靳輔,陳潢治理黃河,規定“額外添丁,永不加賦”;設立南書房掌標票擬聖旨,加強皇權;
又平定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繼茂之子耿精忠長達八年的三藩之亂,再派兵攻入臺灣,經過這些舉措大清王朝呈現出海晏河清,吏治清明,國富民強的一派天朝大國景象。
在胤祹前世的記憶中,清朝的皇帝大都很勤政,而康熙帝和後來的雍正帝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過康熙很少讓自己閒下來,當然和後世的乾隆不一樣,康熙是個實幹家。胤祹估摸著再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等到西北的噶爾丹叛亂,康熙將御駕親征,恐怕那時候京城的氣氛就不會這麼輕鬆了。
瞄著周圍喜氣洋洋的宮女太監,胤祹心道你們就先樂和著吧!
不過好像沒他什麼事兒。誰叫這麵糰樣兒的身子骨兒不爭氣?小十二,你雖說兩歲了,但那畢竟是虛的,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於是乎胤祹每天除了當好皇宮三大巨頭和額孃的“開心果”以及胤禛小童鞋的“垃圾桶”就在暗暗的進行體能鍛鍊,想著等他大點,能站了,就能重拾太極,這也算是外祖父留給給他的一個念想吧。
進了四月,胤祹已經能麻利兒的翻身了,就連下牙都長出來了,吃著蛋羹他是一臉的陶醉。定嬪每每看著兒子這樣,都樂上半天。連帶著宮裡的嬤嬤宮女那個讚揚的話是一籮筐一籮筐的往那娘倆兒頭上堆。
四月下旬,天氣較暖了,佟皇貴妃閒著沒事兒就到側殿去坐坐。順便使人把十二阿哥抱來,多少也讓定嬪多了幾次見著兒子的機會。定嬪沒把這份感激掛在嘴邊,只是每次行禮都是誠心實意的。
一日胤祹被抱來的時候,皇貴妃與額娘已是說了會子話兒了。
皇貴妃看著白白嫩嫩的十二,突然道:“頭前兒,哦,也就是二十四那日,烏雅妹妹生了個格格,看著真是喜人吶。”
定嬪一看這還沒說完,皇貴妃那眼圈兒就紅了,想是她想起了自己那殤了的格格,趕忙遞上帕子安撫了幾句,把話兒叉開,只把話題引到邊上瞪著烏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看著她倆的兒子身上……
到了五月份,當胤祹上門牙長出的時候,又傳來訊息說是溫僖貴妃的格格殤了。胤祹模糊的記得這該是那個早他半年出生的女娃兒。
只是這宮裡頭接連的阿哥、公主的早夭把定嬪嚇的不輕,幾次三番囑咐阿哥所的嬤嬤乳母們好好照看十二阿哥,那金銀裸子也不知道添了多少。
天兒一天天變暖,六月的時候胤祹就能扶著牆站立了,都說“三翻六做八會爬”,胤祹七月的時候都已經能麻利的爬了,到了桂花飄香的八月他已經顫顫巍巍的能走了。
就是說話雖有些含糊、漏風卻也能順完整句了。只是這些都是他自己暗地裡進行的。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胤祹前世就懂,何況他身處這吃人的皇宮?額娘無權無勢,由不得他不小心翼翼。
八月末,康熙巡行塞外比之以往回來的要早,胤祹猜著是那邊聞名後世的避暑山莊還沒開始興建,加上又沒了個孩子,就提前回來了。
不過胤祹對著這位康熙大帝還是敬畏居多,相處時間比他前世的那個父親還少,實在產生不了什麼“父愛如海”的感覺,何況他先是君才是父,對著一個帝王特別是一個有抱負、滿心權利的帝王說親情胤祹自己也覺得有點不真實,而且他還是個多產的帝王......
胤祹一日晚上睡前聽著幾個嬤嬤嘟囔說是小阿哥都八個月了,也該是會爬的時候了,怎麼還沒動靜。半夜裡胤祹就思量額娘是不是也早憂心多日了?藏拙固然重要,可是讓額娘擔心或者傳出十二阿哥什麼不好的負面影響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八月末的時候,胤祹被定嬪放在涼榻上歇響午覺,胤祹估摸著差不多的時候,一個翻身就向定嬪爬去,一個前撲就趴到定嬪身上。
這番動作把從淺眠中的定嬪驚醒,看著兒子趴在自己身上,略一思量就喜得眼圈都紅了,將兒子緊緊的圈在自己懷裡,輕撫著他的後背喃喃的絮叨著“佛祖保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胤祹聽著那語帶虔誠的祈禱,看著他額娘眼中的那份驚喜,思量再三還是忍住了將自己己經能走的事實暴漏出來,還是這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