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羅逸是見了李恪一面,對於李恪來說。他的身份算是比較的特殊,楊妃是楊廣的女兒,那麼他也算是楊廣的外孫。
可以說他的身份是隋唐皇室的結合體,也正是如此矛盾的血緣,讓李恪在初唐爭皇位裡其實是處於極度劣勢的。
而說起李恪的外公楊廣,羅逸可就有話說了。
後世裡一堆楊廣吹,在羅逸看來就是非蠢即壞的代表。
羅逸可以不客氣的說一聲:隋煬帝楊廣既是暴君,也是昏君。而且隋煬帝楊廣造成的破壞遠大於其所謂的功績。
隋煬帝楊廣接手北周、隋朝文帝數代人留下的豐厚遺產。如龐大疆域、大量人口人力物力、強大國家。
但是隋煬帝楊廣造成嚴重大亂,敗壞了北周、隋朝文帝留下的豐厚遺產,人口戶口銳減到200餘萬戶,疆域大量丟失,嚴重分裂,內外眾多強敵,嚴重分裂內戰削弱了華夏,連吐谷渾都返回故地還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縣卻防禦不了,而突厥崛起到“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程度,把隋朝中原的部分地區納入勢力範圍,突厥可汗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入主中原……
楊廣不收拾他造成的隋末爛攤子與惡劣局勢,反而到江都去醉生夢死……
楊廣留下的是隋末爛攤子與惡劣局勢,華夏面臨突厥吐谷渾等多胡亂華的危險,楊廣是既罪在當時,又罪在千秋。
要不是多虧唐初李淵李世民等人擊敗眾多強敵,改變了惡劣局勢,阻止了“罪在千秋”。
所以羅逸是極為討厭和反對吹楊廣、給楊廣洗地的。
實際楊廣沒有多少遠見、韜略。楊廣這種透過揮霍、敗壞前人留下的豐厚遺產去滿足自己的幻想,造成爛攤子與惡劣局勢後不收拾、反而躲江都去醉生夢死,遠不是什麼戰略構想、偉大計劃,反而類似幼兒的胡作非為、闖禍了就不管了。
楊廣那些所謂的功績,很大部分是其他朝代、其他人的功績被挪用給了楊廣的。
例如,科舉制度、大運河的功績大部分不是楊廣的;楊廣有前人留下的豐厚遺產,修的東都竟然“無外城,僅有短垣而已”,後世武則天才修了洛陽外城……
還有一些根本不是功績。例如,搞垮突厥的根本不是楊廣,楊廣反而導致突厥崛起入侵;楊廣三徵高句麗結果導致天下大亂對華夏的破壞遠大於對高句麗的破壞,對後世徵高句麗反而有不利影響。
再者楊廣根本沒有打壓世家門閥,楊廣仍然重用世家門閥……
還有一些是楊廣靠揮霍北周、隋朝文帝留下的豐厚遺產人力物力做事,結果造成大亂,嚴重損害了華夏的實力。
隋煬帝就沒有定下什麼計劃。所以唐朝前期的發展路線根據就不是沿著隋煬帝定下的計劃實施。
唐朝佔據漠南、西域、漠北,而隋煬帝沒有佔據漠南、漠北,反而丟了河套,隋煬帝只是很短暫的佔據了西域東部的一小部分。唐朝這疆域擴張實際是李淵與李世民定下的計劃,先後由李淵、李世民、李治實施。
從617年李淵太原起兵開始,到668年唐高宗滅高句麗,唐朝可不只是滅掉了突厥汗國、吐谷渾汗國和高句麗。617年李淵李世民起兵時只有太原一地,面對內外眾多強敵。
要知道李淵起兵之前,隋朝已經統治崩潰、名存實亡。
隋煬帝楊廣造成隋末大亂,華夏被嚴重分裂內戰削弱,外敵崛起入侵,形勢非常惡劣。李淵起兵時地盤極小、只有太原,因為隋煬帝留下的惡劣形勢,為了防止突厥與劉武周攻打自己,李淵才暫時結好突厥。
後來李淵建立唐朝之後,不久就與突厥開戰。唐朝一面打敗眾多敵人,擴張,進行統一戰爭,另一面抵禦突厥,還消滅突厥支援的割據勢力,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力量與威望,還分化突厥。
李淵李世民攻滅眾多強敵,完成統一。而李二登基之後,攻滅了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吐谷渾汗國、西域諸國等勢力,打敗了吐蕃、西突厥汗國,並且佔據了漠南、西域、漠北這廣大疆域,唐太宗徵高句麗的結果是唐太宗取得的戰果遠大於損失,這又與隋煬帝那損失遠大於戰果形成鮮明對比。
之後唐高宗又攻滅西突厥汗國、百濟、高句麗等。李淵李世民是結束了隋煬帝留下的隋末惡劣形勢與隋末大亂。
隋煬帝的那些功績,但凡擁有北周、陳、隋朝隋文帝留下的那豐厚遺產,並且皇帝不是傻子,就能做成。而楊廣誅殺賢臣高熲、賀若弼、張衡、薛道衡等,言者有罪,如再不稱昏君,真不知昏君其為何物了。隋朝徵高句麗,在國力軍力上都擁有絕對優勢,卻因為楊廣的戰略錯誤而一頭栽在高句麗手下。
相比而言,隋煬帝楊廣沒損害知識分子階層、士人階級士族階層、貴族階層的利益,但是隋煬帝楊廣嚴重損害了絕大部分平民百姓的利益。
隋朝的滅亡,不是因為隋煬帝得罪關隴貴族階層,不是因為遭到關隴貴族階層的反抗,而是因為隋煬帝過度殘暴征斂導致的大量百姓農民起義使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首先羅逸必須宣告一點,關隴集團這個概念,只是歷史學界部分人提出的,而歷史學界仍然有很多人不認可這個概念。即使歷史學家裡認可這個概念的那部分人裡,還有認為關隴集團在隋煬帝初年就已經解體的,還有認為關隴集團在隋文帝時期就解體了、退出歷史舞臺了的。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改革將府兵以及地方豪強大族所控制的農民改為直接為朝廷所掌握。
楊堅接手北周,經過改革,兵權被收歸於皇帝之手,關隴貴族集團已經難以對抗皇權了。在楊廣登基為帝時,關隴集團早已無力推翻隋朝。
關隴貴族的成員反而要討好隋煬帝楊廣,一旦引起楊廣的不悅,就可能被殺或被貶。前期楊廣很容易殺了高熲、賀若弼、宇文弼;中後期楊廣殺了李敏全家,也沒費什麼事;甚至最後天下大亂時楊廣仍然能廢了蘇威,而蘇威卻仍然忠心於楊廣,勸楊廣深固根本。
最早爆發的是百姓農民起義,隋朝對其鎮壓、斬殺,卻沒能禁止,仍然有新的起義出現,“敕都尉、鷹揚與郡縣相知追捕,隨獲斬決;然莫能禁止”。而之後貴族楊玄感的起事卻迅速被楊廣平定了。第三次高句麗,隋煬帝的征斂與統治更加殘暴,導致大量百姓農民起義,使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
在百姓農民起義已經使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之後,李淵李世民才起兵。李淵起兵時幾乎只有太原一地,李淵李世民擊敗眾多強敵、打下的天下、統一併擴張出龐大疆域,唐朝的天下實際是李淵李世民打下的,而不是取自隋朝的。
看隋朝楊堅楊廣的詔書,仍然是讓五品以上官員推薦人,並不具備科舉的本質與主要特點。後面會說明,唐朝才開始真正具備科舉制的本質與主要特徵。
有的人說李唐坐享其成,就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