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誰出主意誰幹活的原則,薛仁貴相當然地認為,這個好差事怎麼著也要輪到自己頭上。但是,他又錯了,李治只是同意了他的想法,仍然沒有讓他隨軍出征。
薛仁貴很鬱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氣得估計又想遷祖墳了。但他不知道的是,其實他的這道奏疏已經讓李治充分的認識到了,他已經從一介武夫,變成了一個有勇有謀的戰將。
這個人已經被埋沒的太久了,是時候去建立自己的功業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公元658年,在消滅了西突厥之後,李治終於準備東征高句麗了。但是在大軍征討之前,李治決定先派出幾支小分隊,到遼東燒殺搶掠一番,削弱一下高句麗的實力。
當年夏天,李治讓曾經跟隨李世民剿滅劉黑闥的老將程名振為主帥,薛仁貴為副帥征討高句麗。
已經飢渴難耐的薛仁貴,沒有辜負李治的期望,在今天的遼寧渾河一帶大敗高句麗軍,斬敵3000餘級。
公元659年,李治再次命令薛仁貴跟隨老將梁建方、契苾何力等人征討高句麗。這一戰薛仁貴出盡了風頭,每一仗總是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所向披靡。
不過在石城他們終於遇到了一根硬骨頭,高句麗軍中出現了一位猛人,此人武藝高超,騎馬射箭玩得賊溜。就在唐軍向前衝鋒的時候,他箭無虛發,連續射殺了10幾名唐軍,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不敢上前交戰。
薛仁貴看到後大怒不已,和我比箭,你還嫩了點。他顧不得個人的安危,單槍匹馬就衝了過去。這貨見有人衝來,急忙彎弓搭箭,朝著薛仁貴就連射了幾箭。
薛仁貴啊的一聲大叫,順利地躲了過去。眨眼之間,就已經衝到了這位老哥的跟前,只見他舉起右手,一把就將這人薅到了馬下。隨後調轉馬頭,硬是把這人給生擒了回來。
高句麗軍見狀,竟然沒有一個人敢上前阻攔。隨後唐軍趁勢掩殺,再次大勝而歸。
幾個月之後,薛仁貴又在黑山大敗契丹軍,生擒了契丹國王阿卜固和一大幫的大臣,把他們全部押到了東都洛陽受審。
連續幾次出手不凡,李治大喜不已,終於將薛仁貴提拔為了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而此時,距離薛仁貴第一次升官,已經整整15年了。
再之後就是羅逸剛才講過的內容了,661年比粟毒反叛,李治決定同時三線作戰,命令兩路大軍殺了過去。
臨行之前,李治為了鼓舞士氣,特意在皇宮之內設宴招待了這群既將出徵的將士。酒足飯飽之後李治突然心血來潮,表示自己聽說古代射箭高手,能穿透七層鎧甲,不知道薛仁貴能不能射穿五層。
薛仁貴倒也謙虛,沒有像各種演義裡那樣,大喊七層算個鳥,他要射九層。實際上,他就按照李治的意思,彎弓搭箭嗖地一聲,直接射穿了五層。
儘管沒有古人的成績輝煌,但李治仍然大吃一驚,當即命人賞賜薛仁貴一副堅甲。
幾個月後,鄭仁泰和薛仁貴長途跋涉了幾千裡,終於到達了位於外蒙古的天山。他們本來以為,比粟毒肯定會趕緊逃跑,這一仗要打很長時間,但沒想到,這貨竟然是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二愣子,看到唐朝大軍殺了過來,他不躲不閃召集了九姓鐵勒的10萬騎兵就硬槓了過來。
更猛的是,唐軍還沒有出擊,比粟毒就精挑細選了幾十名驍勇善戰的騎兵,殺到了唐軍的陣前,強烈要求被砍。
薛仁貴驚呆了,打了這麼多年仗,從來就沒有見過像比粟毒這樣,敢主動挑釁唐軍的,此時不砍還更待何時?
薛仁貴也不想欺負這幾十個人,所以,帶了幾個人就殺了出去。還沒等這群人反應過來,他一邊騎馬一邊射擊,連續三箭射死了三位剛剛還在嗷嗷直叫的“驍勇之士”。
剩下的幾十個人倒也是真正的好漢,他們看著同伴的屍體,沒有像我們想像中那樣,嚇得落荒而逃,而是充分發揮了“好漢不吃眼前虧的精神”直接下馬投降了。
唐軍驚呆了,還有這種操作?比粟毒更加驚呆了,還有這種操作?
就在雙方都驚訝不已的時候,薛仁貴率先反應了過來,這分明是10萬頭豬啊。於是,他一聲招呼就率先衝了過去,其他正在看熱鬧的唐軍也幡然醒悟了,紛紛奔出營寨就逮豬去了。
雖說比粟毒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奈何手下是一群巨慫巨慫的豬啊。所以,他看見唐軍衝了過來,10萬大軍也不管了,撒開丫子就往北邊跑了。
薛仁貴在後面一通猛砍猛追,追過了荒原、追過了沙漠,活捉了九姓中的三個首領,這才率軍而回,比粟毒也成了失蹤人口,從此杳無音信。不知道哪個善於拍馬屁的戰士,在回軍的路上又即興創作——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從此“三箭定天山”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武藝高強,聲威服人的大將。這個名傳千古的故事。
所以對於羅逸而言,老薛確實是一個猛將,但是比起蘇定方還真差得遠了。
不過看到演義裡的仇人在這裡關係卻相當的和睦,不得不說是有一些欣慰。
喜歡大唐稱心請大家收藏:()大唐稱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