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裡,羅逸是見到了李泰來找他學習,但是這次跟著李泰來的,倒是有個中年人。只是羅逸看他的樣子,覺得臉熟倒是叫不上名字。
這樣的人在羅逸認知裡其實還是很多的,歸根結底還是唐朝猛人太多,他也不至於能夠一一認識。
只是羅逸看這個人分明是在巴結李泰,但李泰反倒是一臉不耐煩的樣子。
“魏王,這位是?”
“張亮。”李泰很平淡的說道,顯然對這人有些不太耐煩。
“這位就是小神醫吧,久仰久仰,我其實也算是國公,鄅國公。還請多指教。”這個張亮倒是沒臉沒皮的說道。
羅逸聽到這名字是眨巴下眼睛,沒想到眼前的傢伙居然是張亮。
張亮是何許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聽著是不是很霸氣。但是羅逸覺得,這廝分明是凌煙閣裡的混子……
歷史上的李二在位期間,從不輕易誅殺功臣,但有兩人例外,他們就是侯君集和張亮。其中,張亮在羅逸看來就是一個騷人。
隋朝是門閥士族的時代,張亮是農民出身,在當時的社會很難出人頭地。然而,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張亮被捲進了農民起義軍中。最初,張亮投奔瓦崗軍,瓦崗軍兵敗後,張亮隨李積一起投奔唐朝。房玄齡見張亮為人忠誠,便向李世民推薦張亮。從此,張亮便成為李世民的心腹。
貞觀年間,張亮因是李世民的潛邸舊臣,多次擔任御史大夫、金紫光祿大夫、工部尚書、太子詹事等要職。張亮在擔任襄州大都督長史期間,愛護百姓,打擊豪強,飽受百姓愛戴。
張亮是武將出身,名列“唐朝開國名將”之一,但張亮的戰鬥力和軍事指揮能力並不出眾,他之所以能夠多次擔任要職,靠的並不是能力,而是一顆忠心。例如,當年侯君集因貪戀財物被李世民懲罰,心懷怨恨。侯君集曾想秘密拉攏張亮一起造反,不曾想張亮表面敷衍侯君集,背後卻將此事暗中告訴李世民,讓李世民加強了防備。侯君集被誅殺後,李世民對張亮的忠心愈發滿意。
隋唐時期,高句麗仗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多次欺凌新羅,並且挑戰唐朝的權威,李世民忍無可忍。於貞觀十八年帶兵親征高句麗。眾所周知,隋朝之所以滅亡,和隋煬帝當年執意征討高句麗有很大關係。在李二提出征討高句麗時,張亮身為李世民的心腹,多次勸阻李世民不可輕易御駕親征,但勸阻無果。張亮知道李世民心意已決,便自請跟隨李世民出征,於是,李世民任命張亮為滄海道行軍大總管,負責管理車馬和軍船事宜。
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日生嫌隙,當時李建成穩坐長安,以太子之尊凌駕於諸皇子之上。李世民覺得長安不能久居,便派張亮到洛陽秘密聯絡當地的軍事力量,以便在李建成發動攻擊時作為退路。不曾想,這個“陰謀”被李元吉識破,李元吉因此告發李世民謀逆。在李淵的默許下,李元吉命人審問張亮,張亮在嚴刑拷打下寧死不屈,李元吉沒有拿到口供,給了李世民翻身的機會。當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基為帝,張亮因功被封侯。
次年,張亮率領一部分兵馬來到建安城,因為一路急行軍,將士們都非常辛苦。張亮便沒有急著讓將士們修築防禦工事,有計程車兵見張亮治軍不嚴,甚至結伴離開營地去打獵。
從這件事上看,張亮的軍事能力的確一般。不僅如此,張亮的運氣還不好,因為他遇到了高句麗兵馬的偷襲。
敵軍偷襲時,張亮正脫下軍靴,坐在胡床上歇腳,等聽到廝殺聲,張亮嚇得面如土色,愣在胡床上不能動彈,眼睛呆呆地看著敵軍,半天說不出話來。《舊唐書》雲:亮素怯懦,無計策,但踞胡床,直視而無所言。
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完全出人意料,張亮手下的那些將士們看到張亮“穩”坐在床上,目光“堅毅”,都心生佩服。將士們更是相互呼喊:“咱們將軍真淡定,我們衝呀!”接下來,唐朝將士們在總管張金樹的帶領下,英勇殺敵,而且越戰越勇,竟然殺退了敵軍。《資治通鑑》雲:將士見之,翻以亮為有膽氣。其副總管張金樹等乃鳴鼓令士眾擊賊,破之。太宗知其無將帥材而不之責。
等大家退敵,張亮才恍然從呆滯中醒來,這時大家才知道,原來我們的將軍不是“淡定”,而是“嚇愣了”。
張亮的這次經歷,可謂傳奇。唐太宗李世民知道此事後,並沒有責怪張亮。因為李二知道張亮本身就不是將帥之才。
所以張亮面對敵軍偷襲,竟然木然無反應,足見其不足以升任軍事要職。李二憑藉張亮對自己的忠心而委任他擔任行軍總管,實際上是用人失誤。好在張亮運氣好,反敗為勝,若張亮兵敗,李世民難辭其咎。
當然說起張亮,羅逸更多的是覺得這個人其實是個怪人……這人是喜歡信一些所謂的術士,這也是羅逸不想李泰和張亮有糾葛的原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貞觀二十年三月,一個叫常德玄的陝西人向唐太宗李世民舉報:時任刑部尚書的張亮私養義子五百人,企圖謀反。張亮曾和術士公孫常說,他的名字應驗了一個“有弓長之君當別都”的圖讖。
還問過術士程公穎,說他臂上有龍鱗生起,如果舉事造反,是不是意味著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