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稱心 > 第一百四十一章 怕妻宰相與守財奴

第一百四十一章 怕妻宰相與守財奴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大宋中興傳 明末之藩王崛起 大唐:李世民找我當大官 三國:我,開局選擇反賊陣營 水滸王倫 大唐:長樂賴在我家不走了 我就是要做皇帝 重生之烽火一生 快穿逆襲:炮灰寵夫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你 回到明朝當海盜 三國第一軍師 芳魏 大明:家父九千歲 明末的王樸 大漢在逃天子 重生大明當昏君 末世之雍正帝妃傳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 全球戰國

如果我們細看唐朝史料,就會對老程豎起大拇指:高,實在是高!既得了實惠,又保全了身家,其聰明睿智,連李治和武則天都被他忽悠瘸了!

要想知道程咬金的年收入有多少,就得先了解兩個名詞:其一、食實封;其二、租庸調。

程咬金於大唐武德二年投奔唐軍,並被因為作戰勇敢屢立奇功而被封為宿國公,貞觀元年,李世民重新制定功臣待遇,程咬金獲得“食實封七百戶”。

其實按照唐朝一開始的規定,像程咬金那樣的開國公,應該有三千戶食邑:“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三曰國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戶。”

但是唐朝開國功臣太多了,而連年戰亂之後人口銳減,是從九百萬戶降到三百萬戶,如果國公郡公縣公一直侯伯子男都按規定享受食邑,皇帝就得喝西北風了,所以就有了“食實封”,即使是萬戶侯,真正的鐵桿莊稼也就一千來戶,虛實之比為十比一是慣例,程咬金能拿到七百戶實封,已經算是提高待遇了。

所謂食實封,就是這多少戶人家的賦稅不交給朝廷,而是交給某個功臣,唐朝賦稅實行租庸調製,按照當年土地重新分配原則,每戶至少有一百畝土地。

經過隋唐戰亂,地主和自耕農被反王們殺掉吃掉一多半,有了大量無主空閒土地,所以李淵和李世民推行“口分田”和“永業田”制度創造了條件——即使每戶只有一個男丁,也能分到八十畝口分田和二十畝永業田。

如果家有三五個男丁,土地面積就翻三五倍,咱們保守地按每家只有一個男丁計算,程咬金至少可以收取七百戶七萬畝耕地的租金,這個租金是固定比例的,“四十稅一”。畝產二百斤只需向朝廷上繳五斤,這被當做唐朝輕徭薄賦的象徵,這也是唐朝人口逐漸恢復的主要動力。

程咬金每年收租,至少能收三萬五千斤糧食,事實上這個數字可能還要翻好幾倍,即使只有三萬五千斤,那也是十萬塊錢,這是程咬金的保底收入。

但是食實封並不止是收點地租,七百戶百姓本應為朝廷免費出力的徭役(庸),也變成了程咬金的免費勞動力。唐朝租庸調製規定,每個成年男丁每年要服徭役二十天(也是歷朝歷代最少的),這就是說,程咬金每年至少可以免費用工一萬兩千個,每天可以有三四十人給他白乾活。

如果程咬金家用不著那麼多幫工(事實上也用不著,程咬金家裡的僕役由朝廷給發工資,而且程咬金也不會用他們給自己端茶倒水),那麼就以布匹代替:每個男丁每年向程咬金繳納六丈絹或七丈四尺布。

雖然每家交的不多,但是程咬金有七百戶實封,那麼每年就有四千二百丈絹或五千丈布,這也是一筆大數目:唐朝十丈為一匹,因為時期不同質量不同,唐朝每匹絹的價格從二百文到五萬文不等,咱們按最便宜的算,程咬金每年也能收到四五萬文錢——不要小看了唐朝的銅錢,其購買力不是我們能想象到的,有時候一斗米才幾文錢。

除了租庸,程咬金還可以按規定收“調”,這也是定額的:每家上繳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前面咱們說的七百戶實封的租庸調,對程咬金來說只是毛毛雨,他受封國公,還得到了三十五頃永業田,這些田地可以代代相傳而且不用交稅。唐朝的三十五頃相當於現在一百九十頃,能打多少糧食,其實可以自己算:“武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五尺為步,其闊一步,其長二百四十步為畝,百畝為頃。”

這一百九十頃或者當時一萬九千畝土地,程咬金每年至少能收入三萬八千鬥租。畢竟給個人交的租金是上交朝廷的數倍甚至十倍二十倍。

玄武門之變後,程咬金也被封為上柱國,又多了三十頃永業田,而且還得到了一大批金銀財寶。老程的墓誌銘似乎可以作證,雖然老程沒有在玄武門大開殺戒,但他也出力了:“事寧之後,頒乎大賚,賞絹六千匹、駿馬二匹、並金裝鞍轡及金胡瓶、金刀、金碗等物,加上柱國。”

唐朝對功臣還有一項特殊待遇,那就是家裡的僕人由朝廷發工資,就連家裡的戰馬,也是朝廷給草料,所以程咬金家的日常生活花銷基本為零,所以程咬金無論是當右武衛大將軍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還是當普州刺史、左屯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左衛大將軍,他的俸祿都是幹賺的——這些錢他一般都用來奢侈消費,比如說納妾、喝酒。

透過上面的計算,我們知道程咬金每年收入至少上百萬,這還不算皇帝的賞賜,但是老程晚年還是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搶了胡人的財產。老程不但搶錢,還屠城,這件事在《舊唐書》列傳第十八和列傳第三十三中均有記載:“顯慶二年,授蔥山道行軍大總管以討賀魯。師次怛篤城,有胡人數千家開門出降,知節屠城而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程老爺子為什麼要屠城呢?這是他的副手王文度攛掇的:“比我兵回,彼還作賊,不如盡殺,取其資財。”

先鋒官蘇定方堅決反對,但是主帥程咬金拍板,這數千家胡人被殺光燒光搶光,蘇定方不參與分肥,老程當然是拿了大頭兒。

這時候就有人要感到奇怪了:老程跟李二是親家,家裡的錢十輩子都花不完,為啥要貪圖幾千家胡人的財產?

這就是程咬金的精明高明之處了:顯慶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那時候李二留下的功臣宿將沒幾個了,如果他不給自己找點麻煩受點處分,或者表現出不貪錢財只貪權力,他的處境可就危險了——武則天目露兇光,連李積都肝兒顫,就更別說程咬金了:凌煙閣功臣排名第十六的鄖國公張亮和排名第十七陳國公侯君集都被殺掉了,排名第七的尉遲敬德,也就是羅逸面前的老黑子,已經把自己關在家裡吃了十五年雲母眼看就嚥氣了,

大唐開國功臣就剩下老練油滑的李積左右逢源,還有長孫無忌在朝堂上囂張跋扈,另外就是以七十高齡帶兵北征的程咬金了,如果程咬金不搞出點事情來,有怎能讓皇帝兩口子放心?

果然“貪財”的程咬金讓李治放心了:將其停職數月後又出任岐州刺史,至於他搶的那些錢財,根本就沒人追問畢竟在李治眼裡,貪財的老程比不要錢的老程更真實可信。

所以也難怪面前的老黑尉遲敬德說起老程那是羨慕的不行,但其實羅逸也知道,那是老程天賦使然。像他這樣的“混不吝”那可是世間少有的。

和尉遲敬德聊了許久,羅逸覺得他醉眼微醺,便是對尉遲寶琳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帶尉遲敬德回房歇息。

可以說這次喝酒他聊得還挺開心,至少算是和尉遲敬德打好了關係。

喜歡大唐稱心請大家收藏:()大唐稱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穿越初唐從造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