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羅逸也隨著侯君集一起入座,羅逸這個神醫雖然沒什麼高的社會地位,但畢竟作為醫者本身就是受人尊敬的。畢竟凡是人都會有生病的那一天。
而羅逸此時竟也是見到了小月和小柔,但很敬業的是小月和小柔是裝作第一次見到他,倒是熱情的和他打招呼。
侯君集此時倒是顯得大方:“神醫若是喜歡,這兩個賤妾就是送你又何妨?”
羅逸聽了自然是皺眉,也聽出了小月和小柔在侯君集這裡日子是不好過。所以也難怪羅逸給了小月小柔和辯機私奔的機會以後是如此願意賣命。
羅逸自然是擺手笑著拒絕,而前來插話的李安儼自然也是笑著說羅逸以後是駙馬,肯定是不會沾花惹草的。
此時就坐以後,羅逸是見到一些美女開始載歌載舞,整個侯君集府上的生活讓羅逸只能用“酒池肉林”來形容。
當然,羅逸也算是捧場的客人,是接連的手舞足蹈,以此來讓侯君集放下警惕。
至於酒水食物,羅逸自然是第一時間讓小白進行分析,若是無毒還好說,真有問題的話他也有法子。
但是現在看來,侯君集當街請他,很明顯是不敢玩下三濫的。
也在這時,羅逸是很奇怪,這侯君集平白無故叫他來府上,不會是真的想與他載歌載舞吧?
他自然是沒這個興趣,甚至於他看侯定遠一臉不爽,也肯定是沒這個興趣。
此間羅藝之子羅醒以及李安儼都是一起來敬酒,倒也讓他喝了幾杯。
而終於是來到了宴會的高潮,侯君集此時是請來仙人給羅逸表演仙法。
仙人……羅逸聽了是眼睛一眯,畢竟他可沒忘記,自己可是親自安插了兩個眼線到侯君集府上。
而這個仙人果不其然,分明就是秦英和韋靈符這一瘦一胖兩個組合。
此時的秦英和韋靈符,倒是表演的他精心準備的“現代魔術”。畢竟羅逸可知道,要讓古人有新鮮感以及讓他們難以猜到,最後是比較革新的魔術最為巧妙。
要知道華夏可就是魔術發源地之一,魔術最早始於何時?據十六國時期王嘉所撰《拾遺記》裡的說法,在上古周代已出現:“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婁之國,其人善能機巧變化,易形改服,大則興雲起霧,小則入於纖毫之中,綴金玉毛羽為衣裳,吐雲噴火,鼓腹則如雷霆之聲。或化為犀、象、獅子、龍、蛇、犬、馬之狀,或變為虎、兕,口中生人。”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扶婁這個地方的人擅長玩魔術,現代常見的“口噴煙火”、“大變活人”等,都曾是扶婁國魔術師的絕活兒。
但羅逸知道《拾遺記》歷來被歸類為“筆記小說”,公元4世紀時的王嘉記錄公元前十世紀的事情顯然不可能是史實,因此周成王七年的“魔術記載”存疑。
不過,從考古發現分析,王嘉所記並非無稽之談,至少在漢代,這樣的魔術表演已相當成熟。其實在出土過的漢畫像石上,便發現了“吐火”魔術表演。無獨有偶,在登封啟母闕出土的畫像石上,也發現同一型別的魔術表演。所以說,《拾遺記》所記並非像現代魔幻小說作者那樣“胡編亂造”,是有根據的。
依《拾遺記》所述來看,“扶婁之國”可以看成是華夏古代的“魔術之鄉”。這樣的地方是否真的存在呢?據考證,扶婁之國就是早已消失的轄地相當於今天南粵一帶的“縛婁古國”。
“縛婁”為春秋時期稱呼,漢代叫“傅羅”,魏晉稱“博羅”,博羅一名至今尚存。有人說,中國傳統的“吐火”類魔術是從西域傳入的,這顯然不妥,因為扶婁人已有表演。
所以羅逸知道,可不能小看了老祖宗們的智慧,因此現在的這些現代魔術,可以說其實就是加強版罷了。
而如果說《拾遺記》所記的魔術多少都有神話的色彩,那麼秦漢以後,有關魔術的文字記載就靠譜多了。如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所作的《西京賦》裡,便記述了漢安帝時代的魔術表演節目。
而早在漢王朝時期,就已經存在“百戲”這樣的戲法,一直自此發展到了唐宋時期,中國古代的魔術,或者說戲法表演更加側重以武藝的形式來體現。
直到公元十九世紀,隨著華夏的國門逐漸開啟,中西方的魔術家們交流日益增多,同時西方的魔術也開始傳入我們華夏。形成了北方的魔術武藝與南方的魔術表演兩種流派。而上圖中的《戲法圖說》又名《鵝幻彙編》,則是清代雜技家唐再豐編寫的。
而當時魔術表演已被列入“百戲”的節目單。《西京賦》提到的“東海黃公”,便是一位技藝高超的魔術大師,他能操作技巧要求極高的大型魔術,表演時施用“幻術”,“立興雲霧”;畫地成河,現場立馬“流渭通徑”。
黃公表演的魔術儘管複雜,但當時魔術師已多能表演。漢代劉歆在《西京雜記》中即提到這種魔術:“淮南王好方士。方士皆以術見。遂有畫地成江河,撮土為山岩,噓吸為寒暑,噴嗽為雨霧。”考古中發現,漢代藝人還能表演恐怖的“穿心”魔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古代曾有一個最叫座的大型節目“魚龍曼延”,是皇家的保留節目,其中除有許多魔術表演情節外,還夾雜其他雜技表演。
魚龍曼延也寫作“魚龍漫衍”,本為“魚龍”和“曼延”兩個節目,常連在一起演,故名。演出時由人扮演大魚和巨獸,實為魔術化的動物表演:巨獸初變成一條巨大的比目魚,後來化身為一條大黃龍……
那麼說回我們這邊的唐代,“百戲”這種流行的綜藝表演在唐代宮廷中相當盛行。每年正月初一舉行的“元會”上,常有“魚龍曼延”這種大型的魔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