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從此,李靖歸附李淵,實現了他遇主逢時的願望。
不過說到底,就是當初李二救了李靖,但是李靖在玄武門之變上確實沒有選邊,不得不說這件事也算是一次隔閡。
當然羅逸知道,以李淵謹慎的性子,若是真選了一邊就不是他了。
隨後的李靖跟隨李世民打敗王世充、竇建德等河北地區勁敵,又率軍攻打割據江陵的蕭銑集團。
但李淵對李靖的怒氣並沒有就此消散。在武德二年李靖攻打蕭銑時,李淵就曾試圖以進軍遲緩、貽誤軍機為由,下令峽州刺史許紹將其斬首祭旗。幸虧許紹愛惜李靖之才,反覆為其請命求情,李靖才保住性命。
從此,李靖做人更低調,只高調做事,終於憑藉戰功獲得李淵的諒解。
李靖平定南方蠻族叛亂後,李淵專門下發手敕告訴李靖,“既往不咎,舊事吾久忘之矣”。等到李靖徹底平定蕭銑、輔公祏等江南割據集團,李淵又點贊李靖,“吉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可以說,羅逸聽到這裡那是想笑的。畢竟現在他和李淵關係好,是沒想到那老頭有一段這樣的變臉歷史。
唐朝統一大業基本完成,李淵的幾個兒子開始爭奪接班人地位。此時的李靖已經外放靈州大都督,掌握西北大部軍隊兵權。武德九年五月間,秦王李世民下決心動手,先和李靖打了招呼,想取得邊關大將的支援,順便借點兵用用。李靖果斷拒絕,但也沒有將李世民想動手的情況上報給李淵。
又或者說,羅逸覺得李靖的這次抉擇無疑是正確的,李二很可能也因為李靖的不站隊而更加看重他。畢竟李二清楚,如果今天李靖能支援他奪權,明天也有可能支援別人造他的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兩不相幫的政治態度,對皇帝來說才是最安全的政治忠誠。
那一年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八月初九,李二即位登基,升級為唐太宗。
李二剛即位,就調李靖回朝,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三年李世民決定對東突厥全面開戰,李靖轉任兵部尚書,並擔任總指揮,帶領數路大軍,發動對東突厥的滅國之戰。
貞觀四年五月,李靖凱旋迴朝,卻迎來當頭一棒。五月二十三,御史臺彈劾李靖“御軍無法”,放任軍隊把東突厥的金銀財寶搶了個精光,要求對李靖的違法違紀行為立案調查。太宗倒是很大度,下發特赦令,不準彈劾,但在慶功宴上還是將其狠狠批評一頓。
可沒幾天又撫慰一番,說前幾天是有人陷害你,你李靖要有大將風度,不要放在心上。
當然羅逸覺得御史臺此舉可能是李二所授意,其目的是借御史臺之手,敲打一下立下不世之功的李靖,免得功高震主。李靖也知道李二的心思,當時就很知趣地及時上交兵權,當了個掛名宰相。
宰相班子開會時,李靖往往“恂恂然似不能言”,多聽少說甚至只聽不說,後來又屢屢打辭職報告,堅決要求退休。太宗對李靖的行為很讚賞,專門派人給他傳話,“公能識達大體”,“欲以公為一代楷模”。
從這裡倒是能聽得出李靖其實是有一些心酸的。不過羅逸明白,這大體就是政治。
“今日我與你們講這些,就是想和你們說,有的東西,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李靖說完,意有所指是看向了侯君集。顯然作為侯君集的師傅,他又豈能不知道侯君集現在的心思……
現在的侯君集膨脹的不可傲物,若是再這樣下去,肯定會剛愎自用自討苦吃。
羅逸看著侯君集心裡不服氣但是又要回應李靖的態度,也是覺得侯君集大概是沒救了的那一類。
換言之現在誰和侯君集湊一堆就像是定時炸彈一般,這也是羅逸一直擔憂李承乾的地方。
不過說起李二和李靖,這兩位君臣留下了關於軍事兵法問答和談論相關軍事政治問題的可貴兵書《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也稱《李衛公問對》,尤為經典。
羅逸知道李靖可不是一般帶兵打仗的將軍,而是很有學問的將軍,不僅知識淵博,還收集很多兵學著作。
李靖這人懂得知足而退,貞觀八年,也就是如今,擔任宰相職務滿四年的李靖以足疾誠懇請求辭任,李二特賜一條靈壽杖,以幫助他療養足疾,並特告如足疾稍好些,每二三天可到中書、門下平章政事。而這些事,羅逸都是經由房玄齡告訴他才知道的。
至於侯君集,算是李二讓李靖教其兵法,李靖教些一般性的,精微之處則不教,後來侯君集上奏太宗,說李靖不授兵法精要,將來必反。
如此倒打一耙,如今還敢站在李靖的面前,算是讓羅逸哭笑不得的。
那麼說回《李衛公問對》,其上卷中,可以感受到李二與李靖坦誠而深入地討論兵法中的奇正問題。李靖詳細分析奇正關係,在他看來,“奇正相變,迴圈無窮”,而歸結到一點上,“孫武所謂‘形人而我無形’,此乃奇正之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