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回到房府,老薛自然也還在。
羅逸看老薛的表情,就知道這老薛白天裡是被房遺愛纏上,顯然是傷了些腦筋。
可不是,雖然房遺愛拜了他為師,但今日沒有正式受訓,便也不能對房遺愛呵責幾句。
“當家的,這房遺愛倒真是個調皮搗蛋的傢伙。”薛禮也是頗為有些無奈,對羅逸抱怨。
“你若是不想收他做徒弟,那也是無妨的。”
薛禮倒是搖頭:“這倒不是。這孩子雖然天性頑劣,但也算是習武的好苗子。”
羅逸聽了倒是點頭。
他知道薛禮的態度。基本就是一半同意一半是看在他和房玄齡的面子上。
羅逸知道薛禮素來敬仰那些朝中元老,便知道此番薛禮其實有幾分是看情面的。可能薛禮心裡也不喜歡這房玄齡的兒子會是草包的緣故。
“不過當家的,有件事還需要你和房公說清楚。”
“儘管說便是。”羅逸淡淡的說道。
“那就是在教授遺愛的事情上,可能會對遺愛有幾分打罵。但是希望房公能夠理解,薛某也是希望遺愛能夠成才成事。”
羅逸聽了,剛想說什麼,卻是聽門外傳來了房玄齡的聲音。
“薛壯士有心了,儘管去做便是。遺愛這孩子自小就沒吃過苦,是時候讓他過些苦日子了。”
房玄齡此時說這話的時候自然是有些無奈,對於房玄齡和他的夫人而言,房遺愛就是孖仔孖心肝。越是小兒子,就越是寵愛。
由於以後繼承房府以及爵位的會是房遺直,因此做父母的也想給房遺愛留下些什麼。
所以羅逸明白,歷史上這房遺愛和高陽公主的婚事,很可能就是房玄齡爭取來的。
原因很簡單,房玄齡就是想著房遺愛作為駙馬,以後的日子也能衣食無憂。但房玄齡哪裡會想到這反而是害了房遺愛,甚至害了整個房家。
薛禮此時得到了房玄齡的保證便也是放心了。
此間房玄齡和二人閒聊著,卻是聽說房遺直回來。這房遺直進來,倒是讓羅逸不禁一愣。
為何羅逸會如此,那是因為他實在是沒想到這房遺直竟是“正常人”,完全和他那被寵壞的弟弟房遺愛是兩種性子。
在聽了房玄齡介紹羅逸和薛禮的身份以後,這房遺直倒也是彬彬有禮,顯得相當的客氣和和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羅逸的事,那可以說就是最近長安持久還說不膩的話題。
當然,房遺直在羅逸沒接觸之前就覺得不簡單。
歷史上房遺愛造反,就連高陽公主都不能避免連坐。但是房遺直卻只是被流放,得以保住性命。
很顯然,房遺直卻繼承了他父親房玄齡的優點,不僅是嫡長子,而且政績上也非常優秀,治家嚴謹,為人正派。雖說歷史那會李二已經逝去,但對待曾經身為太宗左膀右臂的朝廷重臣的房玄齡,歷史上唐高宗李治還是要給幾分面子的。
也可以說房遺直其實各方面雖然不如房玄齡優秀,但在羅逸看來也算是大好青年,這要是因為房遺愛而沒了前途和地位,那也已經是很慘的結局了。
當然,這裡不得不研究的重要一個原因,是大唐的律法。雖然歷朝歷代,謀反罪實在是統治者們難以饒恕的大罪,但不同時期處理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唐朝時期對謀反罪的懲罰是歷朝歷代中最輕的。
即便如此,也不可否認,《唐律》對於謀反罪的處罰相當嚴厲。比如那些雖然沒有直接行動證據,但是有說過逆反言語的人,都要流放兩千裡;只要是犯了謀逆罪的人,不管是興師動眾還是惡言犯法,一律都要斬首處死,兄弟也要連坐。這是舊的唐律規定。
但是到了貞觀初年,李二對於謀反罪的懲罰做了重要修改。李二認為這兩種情況輕重程度不同,不能都判死刑,於是就把這條法律修改成了“興師動眾、能為害的,祖孫兄弟都緣坐沒官;惡言犯法,不能為害的,兄弟免死配流。”
從律法角度上來說,唐朝這一律法的重要修改,其實算是一種開放與公平的文明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皇權利用謀反罪除掉潛在的威脅勢力,這一現象也隨之被強化。例如歷史上的房遺愛謀反案,本身就是高度涉及皇權的爭奪,也是有這個因素在裡面的。
正是因為唐朝律法的原因,即便是房遺愛謀反事情敗露,房遺直如果沒有參與,那麼他就有很大的可能置身事外,不會受到很大牽連。
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了,至少羅逸知道,這件事他不會再讓其發生。
而這一切,從教好房遺愛這熊孩子開始。
喜歡大唐稱心請大家收藏:()大唐稱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