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先年限長的都是假的,那麼年限短一些的,就更不可能是真的了……
“嗯,你小子居然也看出來嗎?那真是不好分辨了,看來不透過科學儀器是不行的了,只是,咱們這麼多鑑定大師的名頭可就差不多都沒了,聚集了這麼多人硬是辨認不出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唐老搖頭苦笑道。
在座的眾人聞言臉色都是一僵,可不是這個道理,這麼多的大師聚集,居然分不出兩張字畫的真假,還需要透過科學儀器,這可不就是丟人的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透過科學儀器?用來判斷時間嗎?”唐大少問道。
“是啊,不然的話難不成還能有別的辦法不成?”唐老搖頭道。
光從藝術層次上來說,這兩幅字幾乎一樣,他們是無法字跡本身的真假,也只能透過載體,來判斷存在時間的長短了……
“呵呵,說起來,倒是和唐老你們想的辦法差不多,都是透過判斷紙張材質來判斷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倒是不需要透過科學儀器了,我們拿出來的那個,鐵定是真的!”唐大少道。
眾人聞言一愣,這小子,不是在瞎胡說吧?
剛剛還在想他眼光很高,鑑賞能力也很強,可是現在還沒經過儀器的測試,就貿然判定了嗎?
“唐飛,這還沒鑑定呢,你怎麼就判斷自己的是真的?”季老問道。
他可是知道,華夏一方的《喪亂帖》就是唐大少自己拿出來的,幾天前,他親自看到的……
“呵呵,一樣,是判斷紙張啊!表面上是無法看出來的,那麼只有透過材質了,莫非你們沒發現嗎?”唐大少笑道。
“發現什麼?”黎老急忙問道。
“紙張啊,紙張有問題!這兩張紙表面上看去,都像是宣紙可是東晉時期並沒有真正的宣紙,只能說是宣紙的原型,我們的《喪亂帖》就是用這種不成熟的宣紙寫出來的!”
“成熟的宣紙要屬南朝時安徽歙縣等地出產的一種銀光紙,當時梁武帝的詠紙詩‘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記事,寧同魚網時。’這足以說明當時的造紙水平!”
“隋唐是造紙術發展的鼎盛時期。這時的紙品種和式樣都基本形成,且出現了對紙的染色工藝。唐代較有名氣的紙有揚州麻紙和以青檀樹皮為原料製成的宣紙,還出現了一些新品種,如鄱陽白、澄心堂紙等。”
“箋紙染以顏色,是當時的一大特色,僅四川的蜀箋,就有深紅、粉紅、明黃等10種色紙。”
“而小鬼子提供的《喪亂帖》所用的宣紙就是相對比較成熟,而且紙張並非純白色,上了色的,但是很淡,不仔細分辨是難以發現的,尤其經過千多年曆史的演化,原本雪白的宣紙也會泛黃,這就更加難以分辨。”
“給宣紙上色,是唐朝時期才出現的,小鬼子提供的《喪亂帖》在紙張技術上很成熟,但是在上色上,還只是處於一個摸索階段,這是唐中前期的特徵,而唐朝中後期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染色宣紙。”
“所以大概可以斷定,小鬼子所提供的《喪亂帖》所用的紙張為唐朝中前期的東西,他們的《喪亂帖》也肯定是臨摹版本!”
“小子我再大膽斷定一下,模仿《喪亂帖》的這個人!”
“此人在書法造詣之上,並不輸與王羲之,否則不可能完美臨摹出《喪亂帖》,不但形似,就連神也一樣,否則不可能瞞得過在座的諸位前輩!”
“在唐朝歷史上,書法造詣如此精深的,應該也只有一個人——草聖張旭!”
“所以小子我斷言,這東西雖然沒有留下任何印記,可是臨摹的人應該是草聖張旭,除了他,別人寫不出來這個韻味來!”唐大少道。
唐大少的話讓在座的所有人都震驚了……
其實有關於華夏紙張的發展歷史,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但是他們在猛然間看到兩幅一模一樣的《喪亂帖》已經亂了心神,從字跡和神韻上找不出破綻,也沒有仔細觀察紙張的不同,所以就打算直接用科學儀器來斷代……
當然,要說知道紙張發展歷史,可以算是唐大少博學,發現二者的不同,可以算是唐大少的觀察細緻入微。
但是大膽做出假設,給這贗品的《喪亂帖》找來歷,就只能說明這傢伙不但膽大,而且頗有些歷史研究學者的態度了……
喜歡極品黃金指請大家收藏:()極品黃金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