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賣百年人參
周孝弘出了祖屋,繞過幾個小巷子,在一處偏僻的地方,進入小空間,打算採摘一棵人參。賣陳德民一根,也算還了上次在公安局的施救人情。
人參田裡的參,算時間差是一比十,年份也不夠,長得也肯定極細,沒什麼藥用效果。
他要看的是之前老爺子用花盆栽種,用來藥用的人參,後面被自己移栽了兩棵到小空間裡。大約有十多年的參齡。再加上這兩個月的十倍時間差,加起來也有小二十年了。
自從移進小空間之後,周孝弘一直用綠色的空間靈泉灌溉,靈氣充足,就算品質不好,估計也能勉強達到野生參的效果吧。
因為進入小空間的東西,不管是大白和小黑兩隻傻狗,還是大眼萌雕鴞,都逆生長,比普通的同類大,而人參,看其長勢,應該也不差。
由於怕把人參的根鬚弄斷,周孝弘也不敢用空間力量直接挖掘,先把人參上層周圍的土清理掉,找來一根竹針,由遠及近,輕輕撥開下層的土,向四周輕輕分開,確定主根方向,把人參底部掏空,露出人參主體,再小心翼翼地剔除根鬚之間的泥土。
這次,人參終於露出它的廬山面目了,人參的細鬚子非常茂密,根鬚驚人。其主體也只不過像中指粗,分了四五個細叉,猛然一看,簡直像小章魚,主體四周,全是觸手般的細須。
“從外表看,倒也像野山參,只不過沒有老爺子之前採到的那一支有賣相。
其實南方也有人參的,神農架就有分佈!但是數量少。可是這支人參不太像南方人參,這個解釋起來有點麻煩。不過也有人說,一樣山百樣參,每支人參都不相同,到時候再說吧。真沒人要,自己拿來做藥膳吃,正好試試《仙食經》裡的藥膳方子。”
想到這裡,周孝弘把人參包好,出了小空間。
也不多停留,周孝弘直奔祖屋,剛進屋子,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尤其是陳雲平和陳德民,臉上充滿急切的期盼。
“怎麼樣?周小兄弟,你手裡的塑膠袋裡裝著的可是人參?”平時穩重的大佬陳德民,此時卻等不及上前焦急問道,看來,即使地位再高的人,在親情面前,也都是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見陳大佬追問自己,周孝弘恭敬地回道:“是的,這是我上次進山,挖到一支老山參,不知道年份,不過個頭也不小。”
說完,周孝弘把手裡的一個塑膠袋一揚,臉上掛上笑容。
“什麼?你就把百年野山參放在塑膠袋裡?”秦元民極為驚詫,直接接過周孝弘手裡的塑膠袋。
“你這真是百年人參嗎?怎麼長得……咦?鬚子好長,還很新鮮,挖得好完整。”秦元明小心翼翼地拿出人參,把人參放到鼻子處聞了聞,臉上露出一絲陶醉的表情。
“好純正的人參香味啊。沒破一點皮,就能流露出這樣的香味,野參錯不了。斷定年份,需要從蘆、紋、皮、體、須,這五個方面判斷,這也是常說的‘五形’。”
“蘆即根莖,也稱地下莖,即主根頂端細長部分,俗稱“蘆頭”。每年秋季地上部脫落,在根莖上留下一個莖痕,俗稱“蘆碗”,其數量隨參齡增加而增加,也是鑑別參齡長短的主要標誌,由於生長環境和自然災害等影響,分為好多種情況,並非人們常說的一個蘆碗一年的說法,但一般說來,蘆長、蘆碗多而緊密,總是不錯的。”
說到這裡,秦元明眉頭微皺,指著這根人參的蘆頭說道:“你的這根野參蘆頭不多,大約只有幾十個,和百年參有細微的差距。當然,不能單以蘆頭來判斷,還要綜合其它特徵判斷。”
周孝弘有點緊張,他是知道這棵人參真正年份的人。要知道,秦元明可是做藥材起家的,聽他就把這棵人參說得頭頭是道,似乎每一根鬚子都是一種特徵。生怕他鑑定到最後。說這是一顆十多年份的普通種植參。
這時,老爺子周承雲也忍不住湊到秦元明身邊,仔細打量著這支人參,論鑑定藥材的眼力和水平,兩人可謂是不相上下。
片刻後,老爺子臉色平靜地道:“蘆碗緊密相互生,圓膀圓蘆棗核艼,緊皮細紋疙瘩體,須似皮條長又清,珍珠點點綴須上,外形具備野山參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