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陳氏遣人來尋令陳權很是意外,儘管早時聽裴休略提過些在潁川的見聞,但是在自己大逆稱王后還是來尋,這實在是未有預料。
事實上陳氏也是無奈至極,陳權稱王卻也讓陳家偃旗息鼓了一陣,但是最終還是壯著膽子咬了牙來尋親,只因陳氏無人支撐家業了。
曾經的頂樑柱宰相陳夷行已過世了五年,而今陳氏不提宰相了,便是連個州刺史都是未有出。其實原本也還無妨,畢竟哪個家族都有興衰期,然而環顧族內兒郎,竟是悲哀的發現年輕一代幾無能接任者。
世家欲要光耀門楣,靠的不僅僅是祖輩的聲名,更多是因現實的地位來傳承。
一旦哪個家族三代無人,那麼這麻煩可就大了。特別陳氏在大唐雖是豪族,可比之五姓大有不如。更是不能有片刻的馬虎。
對於來尋親,恩,陳氏並沒太多心理障礙,哪怕知道陳權是假的。但當年的陳夷行就真嗎?
陳夷行祖父陳忠亦是無所承的1。更何況當今世家多是如此,如是身居高位者,總是能追溯到源流,勿論真假。
而假若是個乞兒,呵呵,誰又會在乎其有哪個顯赫的老祖呢?
對於陳權,陳氏也並不大滿意,陳權的身份太過敏感,也是危險了些,且聽聞陳權對世家實在不算友好。而且最重要是和別的尚自鼎盛的世家不同,陳氏當下也沒有其他可撐基業的物件,一旦選擇了陳權,那麼就真的會是榮辱與共了。
——
與陳氏來人的交流很是愉快,只是最後陳權還是拒絕了陳氏的拉攏,當然只是明面上的。
尋個世家貼靠在陳權看來不算什麼不可接受的,但是不該是現在。
潁川歸屬忠武軍,亦是中原腹心,定了南下後陳權對未來能否再回到中原是比較悲觀的。他不認為自己有明太祖那般的本事。大概能搏個孫吳的基業就要求神拜佛直呼天幸了,而潁川陳氏卻是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同樣也是留於中原的一顆種子。
這顆種子定要藏的深一些,呵護的仔細些。
所以很快陳氏來人就在光天化日下頭破血流的被打出了府。
——
馬植正想法設法逃離長安,不管去哪都行,哪怕是要人命的崖州。
地震前的劍拔弩張變成了如今的溫潤如水。曾經以為自己必定會很快被踢出朝堂,而現在他卻成了天子和馬元贄那一碰就碎的紐帶。
兩人並未和好如初,表面的客套和恭敬掩飾不住內裡的殺機,但是彼此都清楚,這不是自相殘殺的時候。所以現在馬植看起來卻是越發的得了寵,天子經常單獨召他,當然了,更多是為打探又開始吃齋唸佛不理世事的馬元贄的訊息。
這意味著什麼?
過往小心翼翼的左右逢源如今只存了一條路,所有的一切都被擺在了檯面上,馬植清楚,馬元贄如是倒了,他自己是必死的,甚至整個馬家都難得幸免。
所以,還是想辦法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