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會?我又非屠夫,事實上此番前來我是想請袁公代為判官兼掌書記,您也知此前李廓李大使之事使得不少官吏遠遁,而田牟入鎮朝廷又是不及新命,故而現今這徐州各衙署皆是不足員的,如今徐州因田牟之禍生靈塗炭,欲安定地方撫順百姓這政事上便不能敷衍了。袁公之才具名著江淮,故而我倒是懇請袁公為百姓計相助於我“。陳權起身長鞠,懇切的說到。這讓袁叔業有些摸不到頭腦,這判官和掌書記只是幕僚,非定職,判官職責是為處理日常政務。而掌書記按照早前韓愈之言便是:”元戎整齊三軍之士,統理所部之甿,以鎮守邦國,贊天子施教化,而又外與賓客四鄰交;其朝覲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所部之政,三軍之號令升黜,凡文辭之事,皆出書記“2。所以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可這怎麼會輪到自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陳長史想要什麼“?袁叔業忙問到,對他來說能保了袁氏一族已是大幸,現在陳權丟擲來的誘餌要付出些什麼呢?
“我曾於佛門修法,如《中阿含經·五支物主經》中所言:“云何善念耶?無慾念,無恚念,無害念,是謂善念。”
“我有慾念,故而入世欲搏個前程,亦存了恚念,可卻無害念。所以,唉,這大約也能算留了一分善念吧”?
“現今天下百姓困頓不堪,我卻無力助之,非但如此,我之摯友早年是為奴身,唉,他~~~,此情卻是不忍再見的,故而我欲放歸徐州賤民,除卻大惡之輩皆放為良人。不知袁公以為如何”?
陳權緊盯著袁叔業,這是他昨夜臨時起意的念頭,現今既還要依仗世家,不能奪了其家業,那麼不妨從這些個被世家所收攏的流民奴僕入手。原本也想過要和眾人商議一番,但是卻不得不顧忌韋康。韋康本就是世家子,別看現今是投效了,可陳權不知道當自己觸犯了世家的利益時韋康會不會跳出來。所以只能先繞過韋康把事坐定。
袁叔業輕輕拍打著大腿,不停的思索著,奴僕,平常人家定是不會有的,可一旦放了這些人那麼各家的田畝產業該如何打理?平日何人侍奉?更不要說各家還指望著這些個奴僕護衛。
千百年來豪族都是靠著吸食平賤之血發展壯大的。可如果不應下會如何?
“哦,險些忘了告之袁公,昨夜雕旗都的叛逆我命人斬殺了大半,倒是哭嚎了一陣,也不知是否擾了袁公休憩。嘖嘖,那些個高麗奴果真富庶的,去查抄了一些家當實在是讓人垂涎,呵呵,正好我是打算把這些個查抄所獲分與將放之賤民,唉,卻是不知是否能夠的,我這還愁何處能再得些財物呢,袁公可否教我”?陳權嬉笑著說著,可袁叔業額上卻浮上了一層細汗。
“咳,陳長史良善之念讓人歎服,我袁氏數百年守護鄉梓,自然願附從之,只是律法上的關節恐不易行之。長史是否再行斟酌一番”?袁叔業強打起了精神不甘心的說到。
“呵呵,朝廷三年一錄戶籍,賤民之籍消了便是,哦,這還要拜託袁公了,您可是我屬意的判官和掌書記呢”。
——
陳權心滿意足的離了袁府,卻未解了袁家之禁,還要等杜方收了三縣才是。
武雋猶豫了一番還是開了口:“大郎,你這可是把世家惡慘了,非但是彭城世家,等此事傳了出去怕是天下世家皆會群起攻之的。你這是要掘了他們的根基啊,那袁叔業雖是應了,可這只是權宜之舉,他怎會如何輕易應允?這恐會再生亂事的”。
“阿叔,早前我曾聞得一俚曲:”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唉,興亡皆苦,而我之基業卻只能靠著這些個苦命之人,已是沒了旁途,如世家生亂,那便刀斧加之“。
”罷了,此間之事得空再與阿叔細言,現今咱們該去找佛門化緣了“。
1這段文字百度漢語中寫的出自《魏書·苻堅傳》,不過是錯誤的,這是出自苻生的內容。列傳第八十三匈奴劉聰?羯胡石勒?鉄弗劉虎?徒何慕容廆?臨渭氐苻健?羌姚萇?略陽氐呂光一章中,臨渭氐苻健下面苻生的內容。有興趣的可以翻看一下,或許也可以提醒百度修改一下。
2此句出於韓愈《徐泗豪三州節度掌書記廳石記》。
喜歡唐徒請大家收藏:()唐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