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字為師許了,可這也斷了你與裴公美之緣,哎,也不知如此該是對錯’。靈佑還是有些遺憾。
陳權本還想求著靈佑給杜方也取個字,但是一想到杜方現在還是奴籍,用不了字,也就罷了,只能以後再做打算。
和靈佑又談了一會,便聽人來報裴休裴公美來了。
——
裴休和靈佑算是至交,這是源於前些年裴休在潭州任刺史,家中世代奉佛的裴休便藉著這外放的機會多次拜會靈佑。平時也是於靈佑傳法一事鼎立相助,甚至在佛禁之時亦是多有照拂,兩人便就這般熟識了。新君繼位後裴休被召回了長安,現在擔著戶部侍郎的職,也是當今朝堂之上深得天子信重的。
陳權攙著靈佑去前堂見了裴休,也見到了裴休帶來的青年。
裴休出自河東裴氏五房三眷的東眷房,論起家世來,便是杜牧所在的京兆杜氏也只能退避三舍,事實上在大唐,單論及家世,河東裴氏已大可橫行了。故而裴休雖是對靈佑恭敬有加,但絲毫不會對靈佑的弟子也青眼相看,特別還是個不懂佛的弟子。所以,見過裴休幾次了,面對陳權之時,裴休將世家的矜持,疏離,傲慢展現的是一眼可明。這也剛好絕了最初陳權興起的攀附心思。
陳權恭敬的立於靈佑身後,無精打采的聽著兩人的閒話,後又見那青年拜了師,當靈佑賜下了法號之後,陳權已不知周遊到哪裡的心神一下便奔了回來。
”法海“???
”白蛇傳裡的法海?魯迅寫的螃蟹殼中的法海?還是隻是同名不同人?“
陳權直愣愣的盯著法海,不像,實在不像。眼前的法海年輕,俊朗,英氣勃發,所以,可能不是那個法海吧?
就這樣,陳權胡思亂想中度過了這一天,按靈佑安排的行程,他明日便該走了。
——
第二日一早,陳權和杜方打點好了行囊,提了長刀,和寺內眾僧道了別,還特意去尋了法海叫他以後若是遇見一白蛇,但凡未曾害人,便不要理會。在法海一臉的迷茫中,陳權二人離開了。
離去前靈佑突然問:“法緣,你可還記得當日我那兩問”?
“自是記得,還請師父解惑”。
“哈哈,那兩問,便只因是我所問,亦是我所答。如今你可懂了”?
“謝師父,我懂了”。
——
’大兄,你懂什麼了“?杜方有些不明所以一直追問著。
”哎,你不懂的,說了你亦不知“。近三年了,終於要出了這溈山,剛開始的不安轉瞬便化成了興奮,還要去長安啊,長安會是什麼樣子呢?像紫禁城?橫店?
”大郎,你可到過長安“?
”自是到過的,當年十三郎君在京為官時我去尋過一次阿爺的“。聽陳權問起,杜方的臉上滿是得意之色,便連頭都仰了起來,彷彿到過了長安便是多大的榮光一般。
”那長安什麼樣子“?陳權繼續好奇的問著。
”嗯,大,特別大“。想了半天,杜方吐出了幾個字。
”就這“?陳權翻了個白眼。
陳權二人漸漸的行的遠了,止住了腳步回過頭來望著,同慶寺隱隱的就要消失在視線之中。
定定的看了一會。
“大郎,走吧”。
1百度裡寫阿育王寺於大中四年迎回舍利寶塔,但宋朝的《佛祖統紀》裡記載是大中三年。原文:“宣宗大中三年正月齋日。四明道俗。八千人。於阿育王寺。供養佛舍利塔。感天華紛墜。有如雪色。至手即融。入夜放五色光明。大眾喜躍”。文中取了《佛祖統紀》中的記載。
喜歡唐徒請大家收藏:()唐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