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傘骨遺香
青竹傘骨間的桐油味混著血腥,白無垢的指尖撫過傘面星圖。雨水順著”熒惑守心”的刻痕蜿蜒而下,浸濕了袖口暗繡的螭吻紋。這是她及冠那年韓昭送的生辰禮,傘柄處二寸三的竹節間距,與他鐵尺的獬豸銅像嚴絲合扣。
”姑娘,朱雀門的棺槨安置妥了。”
暗衛跪在簷下,蓑衣滴落的血水在青磚上彙成細流。白無垢數著傘骨間懸掛的青銅骰子,第三十六顆骰面”仁”字的飛白處,還沾著謝明夷嫡妹襁褓上的金線碎屑。七年前那個暴雨夜,她親手將嬰孩塞進賑災麻袋時,那孩子攥著她衣襟的力道,至今仍在指節間發燙。
”鄭禹的右手可還留著?”
銅盆裡的藥湯騰起苦霧,白無垢將染血的繃帶一圈圈纏上掌心。暗衛奉上木盒時,她瞥見盒縫裡露出的半截指骨——虎口處二寸三的繭痕,與韓昭丈量河堤時磨出的印記如出一轍。這是她特意叮囑要留全的,就像當年稷下學宮拜師禮上,她偷偷拓下韓非闕批註《韓非子》的掌紋。
”謝侍郎在太學宮跪了三日。”
暗衛的聲音驚醒了簷角銅鈴。白無垢捏碎藥碗的手突然頓住,瓷片紮進掌心的刺痛,讓她想起二十年前那個雪夜。韓昭將凍僵的她從冰窟裡拽出時,獬豸銅像在她腕上硌出的淤青,至今未散。而今那淤青成了傘柄的竹節紋,日日硌著當年被他握過的地方。
”把庫房的雄黃粉換成硃砂。”
她突然起身,青竹傘尖挑開東牆暗格。三百枚青銅骰子在燭光下泛著幽光,每顆骰心都嵌著從謝明夷玉笏上刮下的磁石碎屑。指尖撫過”熒惑守心”的星圖時,一粒骰子突然吸附在韓昭鐵尺的拓印上——那是她趁他昏迷時用蜂蠟偷印的,尺尾獬豸的稜角硌得指腹生疼。
子時的更鼓混著雨聲傳來。白無垢將鄭禹的斷指浸入藥湯,看著赤鐵礦砂從骨縫裡滲出。這味”太初散”的配方,還是那年韓昭高燒時她偷看的診籍。彼時她跪在太醫院階前,雨水順著《千金方》的殘頁淌成河,而他在病榻上呢喃的”法不可量心”,成了她調配毒藥時最苦的引子。
”姑娘,刑部開始焚書了。”
暗衛的通報被雷聲吞沒。白無垢將半幅襁褓系在傘骨上,金線繡著的”丙戌”二字擦過臉頰。這是她留給自己最後的退路——若有一日韓昭的鐵尺真抵住咽喉,這方浸透謝氏嫡女鮮血的布料,或許能讓他的獬豸銅像偏離半寸。
晨光刺破窗紙時,她正在傘面勾畫新的星圖。硃砂混著昨夜接的雨水,在”熒惑守心”旁暈出海棠狀的痕跡。二十年前那個暮春,韓昭翻牆為她摘花時,枝椏勾破的衣袖裡落出的,正是這樣的赤砂。如今她將砂粒一粒粒嵌進傘骨,彷彿這樣就能留住那年穿過海棠花隙的風。
”該去朱雀門收網了。”
白無垢撫過傘柄處新刻的裂痕,那是昨夜謝明夷的玉笏留下的。當他跪在暴雨中質問”為何連稚子都不放過”時,傘尖挑起的浪花正打濕他官袍下擺的螭吻紋——與韓昭鐵尺上的獬豸紋拼在一起,恰是當年三人結義時埋下的青銅印。
暗衛退下後,她從妝奩底層取出半枚玉帶鈎。螭吻缺眼處卡著的赤砂,是韓非闕驗屍那日她在停屍房樑上刮下的。這些年每當佈局至死局,她便摩挲這枚帶鈎,彷彿這樣就能觸到那人丈量河堤時的心跳。而今帶鈎突然吸附住傘骨上的磁石,像極了韓昭追查賑災案時,鐵尺吸附她袖箭的瞬間。
雨勢漸弱時,白無垢嗅到了火油味。朱雀門的黑棺正在晨霧中燃燒,她看著自己親手調的赤砂在火焰裡凝成星圖,忽然想起那個雪夜韓昭揹她回太學宮時,發梢融化的雪水也是這般泛著青金色。棺木轟然倒塌的剎那,一片焦黑的《三字經》殘頁飄落傘面,”養不教”的”教”字正好卡在傘骨裂痕處,像極了命運早年的嘲弄。
當最後一粒赤砂沉入洛水時,白無垢將青竹傘擱在太學宮牆頭。傘柄處新刻的”量心”二字尚未幹透,雨水已沖淡了硃砂。她沒帶走那枚玉帶鈎,就像二十年前故意遺落結義時的金蘭契——有些東西本就要留在舊時光裡,方能教鐵尺量不盡,青史寫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