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鬼谷面具碎裂
洛水碼頭的晨霧裹著桐油味,韓昭的鐵尺刮過青銅儺面的裂痕,二寸三的齒距在獬豸紋上刻出細密的火星。這具從銅匭夾層取出的鬼谷面具,左眼處的螭吻紋已爬滿綠鏽,與海棠樹下找到的青銅印缺口嚴絲合縫。
”面具內襯用的是洛水特産的蘆麻。”謝明夷的玉笏尖挑起發黑的纖維,浸過雄黃的麻線正滲出靛藍液體,”二十年前工部修繕堤壩,領過三百擔這種防腐麻。”
韓昭的指腹突然頓在面具額心。細微的凹凸處,三百粒赤鐵礦砂按北鬥狀排列,遇光即膨脹開裂。當他用鐵尺撬開星圖中央的砂粒時,半片龜甲棋譜”咔嗒”彈出——星紋間嵌著的青銅骰子,正與私塾童謠抄本裡的證物同源。
”白無垢的棋局,原來早就刻在臉上。”謝明夷蘸取晨露塗抹龜甲背面,褪色處顯出新帝登基前夜的硃批:”以儺面鎮邪,實掩工部貪墨。”玉笏突然吸附在面具右頰,磁石鑲邊的裂痕裡,金線繡著的”太初”二字正隨鏽跡剝落。
河風突轉,面具在韓昭掌中震顫如活物。老衙役的燈籠照見內壁陰刻的賦稅賬目——每條虧空數目旁都印著蒙童掌紋,稚嫩的螺紋間滲著靛藍藥泥。當他按二寸三的間距排列掌印時,缺失的”天樞”位突然滲出赤金砂,凝成”亥時焚鼎”的篆文。
”這面具戴過的人......”謝明夷的白袖突然捲住韓昭手腕。鐵尺映出面具內緣的磨損痕跡——額骨處的凹陷,竟與老書吏的頭型完全契合。遠處傳來銅匭倒塌的轟響,三十六個工匠的號子聲裡,混著當年韓非闕巡查堤壩時的咳嗽。
暴雨傾盆而至。面具在謝明夷的玉笏下裂成七瓣,每片殘骸都裹著《急就篇》殘頁。浸透桐油的紙頁間,白無垢的狂草正在黴變:”法以尺量,儒以墨藏,鬼谷以面覆之。”靛藍藥泥順著裂痕淌入青石板縫,將”永鎮河妖”的碑文蝕成”儒墨當燼”。
五更梆子撕破雨幕時,韓昭在面具鼻翼處摳出半枚玉帶鈎。螭吻紋缺眼處粘著赤鐵礦砂,遇水膨脹成北境軍械圖。謝明夷的皂靴碾碎最後一片殘骸,發梢滴落的雨水裡浮著三百個蒙童的名字——每個名字都對應河防圖上的潰點。
晨光刺穿殘雲,照見洛水東岸飄來的紙船。船頭《千字文》折成的帆正在燃燒,”天地玄黃”四字化作青煙,凝成白無垢傘尖挑起的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