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鬼谷棋譜失傳
洛水東岸的蘆葦蕩在暮色中起伏如浪,殘破的河堤石縫裡嵌著半截青銅骰子。韓昭的鐵尺刮開青苔,骰面”仁”字的赤金砂已褪成暗褐色,與十五年前白無垢贈他的那枚棋子如出一轍。遠處傳來謝明夷的咳嗽聲——他的玉笏正挑著張泛黃的河道圖,浸透雨水的”太初”二字在晚風中簌簌作響。
”按針孔標記,該在此處往西三十步。”謝明夷的白袖掃過蘆葦叢,驚起幾只灰鷺。他的皂靴陷入淤泥時,忽然踩到塊硬物——半片龜甲棋譜嵌在夯土裡,陰刻的星圖紋路正與治水鼎殘片上的缺口嚴絲合合。
韓昭蹲下身,鐵尺丈量著棋譜間距:”二寸三,工部量河繩的規制。”他的指尖撫過龜甲邊緣的灼痕,忽然想起那日朱雀門焚書時,白無垢傘尖挑起的青煙裡也有這般焦苦味。暗渠深處傳來水聲,三十六個戴鬥笠的漁夫正往河心撒網,網眼綴著的銅鈴隨著波浪叮當亂響,竟與當年稷下學宮晨課的鐘磬聲同韻。
”小心!”謝明夷的玉笏突然掃開飛來的箭矢。蘆葦叢中竄出七八個蒙面人,為首者握弩的虎口結著厚繭——那二寸三的繭痕間距,正是工部匠人常年擺弄量河繩的特徵。韓昭的鐵尺劈斷弩弦時,瞥見對方腰間晃動的翡翠扳指,內側”丙戌”字樣在暮色中泛著幽光。
混戰中,龜甲棋譜被踢入暗渠。謝明夷撲進濁浪,玉笏尖勾住順流而下的漁網。當他拽起沉甸甸的網兜時,三百片龜甲棋譜正與死魚糾纏,每片龜甲背面都用靛藍藥泥寫著時辰——正是瘟疫爆發那幾日,太醫院丟失的診籍日期。
”快看這裡。”韓昭的鐵尺挑起某片龜甲。星圖紋路間嵌著粒赤鐵礦砂,遇水即膨脹成青金色硬塊,與工部貪墨案中的偽銀成分完全一致。謝明夷蘸取藥泥塗抹缺口,褪色處顯出新痕:”亥時三刻,教坊司地窖。”
子時的梆子聲穿透教坊司的脂粉香。韓昭的鐵尺撬開第三十六塊地磚時,暗格裡整整齊齊碼著三百枚青銅骰子。每顆骰心都吸附著半片龜甲,拼合後顯出的星圖正對應洛水東岸的河堤缺口。謝明夷的玉笏突然頓住——某片龜甲邊緣的金線縫法,與他”夭折”嫡妹襁褓上的針腳如出一轍。
”這不是棋譜。”韓昭的指節捏得發白。鐵尺刮開龜甲表層,底下露出整幅賦稅賬目——每條河道疏浚款項旁都標註著青銅骰子的排列組合,”白無垢把工部貪墨賬目刻成棋譜,用星圖對應河道潰點。”
五更天的晨霧漫過朱雀大街。當二人抬著木箱回到刑部時,卻發現值夜的差役正在焚燒殘卷。老書吏佝僂著背往火堆添紙,飄落的灰燼裡忽現半張棋譜——正是他們在洛水找回的龜甲紋樣。韓昭的鐵尺劈開銅盆,灼熱的竹片燙傷掌心,他卻死死攥住那片未燃盡的《鬼谷子》殘頁:”有人要抹去所有星圖關聯的罪證。”
謝明夷的白袖突然捲住窗邊黑影。那是個十歲出頭的報更童,懷裡揣著的《三字經》裡夾著半幅棋譜。孩童虎口結著新鮮的繭,二寸三的間距與工部匠人分毫不差。”是白...白先生讓我背的...”孩童顫聲背出串數字,正是治水鼎圖紙上的河道座標。
暴雨傾盆而至,韓昭站在簷下看雨簾中的皇城。掌心的灼傷隱隱作痛,恍惚間又見養父韓非闕臨終場景——老人用潰爛的手指在《法經》上勾畫星圖,咳出的血沫染紅了”熒惑守心”四字。而今那些星圖正在龜甲上重現,每一道刻痕都是捅向王朝命脈的利刃。
謝明夷忽然在雨幕中輕笑。他的玉笏尖正挑著片龜甲,浸水的藥泥顯出新帝的私璽紋樣:”原來這棋局,二十年前便佈下了。”遠處傳來孔明燈升空的嗡鳴,三百盞青燈繪著殘缺星圖,將洛水照得如同白晝——正是白無垢最愛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