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玄冥鐵騎南下
北境烽火臺的狼煙還未散盡,韓昭的鐵尺已刺入軍報卷軸。紙頁被凍成冰碴的墨跡裂開,露出夾層中半枚青銅骰子——骰面六點皆紅,與白無垢三日前留在刑部停屍房的證物如出一轍。
”北狄可汗的軍師,昨夜收到三百車青岡木。”謝明夷的指尖撫過骰面凹槽,赤鐵礦砂簌簌落下,”木料切口間距二寸三,正是工部量河繩絞盤的齒距。”
白無垢的青竹傘尖突然挑起沙盤中的赤水關木樁,露出底下燒焦的《三字經》殘頁。紙頁邊緣的蛀孔排列成北鬥七星狀,與十五年前三川堤壩青銅羅盤的星圖暗合:”韓大人不妨猜猜,當年用赤鐵礦砂築堤的人,和如今給玄冥鐵騎打造鎧甲的是不是同一雙手?”
城樓下的馬蹄聲驟然密集。三十六個河工遺孤被鐵鏈拴在馬尾後拖行,每人胸口烙印的新月竹紋滲著金粉——與和親公主失蹤地遺留的竹葉印記分毫不差。最年長的少年突然咬破舌尖,噴出的血霧在空中凝成”熒惑守心”的星象,第七顆星的位置正對韓昭袖中的青銅羅盤殘片。
”他們要重演決堤祭祀。”謝明夷的裁紙刀挑開少年衣領,守宮砂下蓋著工部水司郎中的刺青,”用玄冥鐵騎的血開啟暗渠,讓黃河改道淹沒三關。”他捏碎腰間玉佩,玉粉中滾出的續命丹竟與韓昭養父韓非闕生前服用的藥丸同源。
白無垢的傘骨機關彈出血玉印章,印紐螭龍紋咬合的瞬間,洛水渡口十七具浮屍懷中的《商君書》同時自燃。書頁灰燼裡顯出新烙的”白”字,筆鋒如刀斧鑿刻——正是韓昭少年時在稷下學宮批註的筆跡。
子夜時分,韓昭站在亂葬崗最高處。鐵尺插入焦土的剎那,三百根青銅樁破土而出,每根頂端嵌著的銅盤刻滿星圖。當他按十五年前治水圖敲擊銅盤,地底傳來的不是暗渠水聲,而是玄冥鐵騎披掛赤鐵礦鎧甲的轟鳴。
”報——!”傳令兵的血染紅朱雀大街的青石板,”北狄先鋒營突破鷹愁峽,馬鞍上綁著……綁著和親公主的嫁衣!”金線刺繡的鳳凰尾羽裡藏著銀蠶絲,與核銷軍糧賬冊的勾連痕跡完全一致。對岸蘆葦蕩驚起飛鳥,最小的那具浮屍腕上青銅鈴鐺刻著”謝明夷”三字。
白無垢忽然輕笑,傘尖挑起浮屍懷中的北境佈防圖。圖紙夾層掉出半封血書,字跡與鄭禹絕筆相同:”熒惑守夜,七星倒懸,三百童屍築堤基……”破窗而來的弩箭將血書釘在牆上,箭尾銅鈴的”玄冥”篆文正對謝明夷腰間玉佩的裂痕。
暮色染血時,韓昭的馬車碾過洛倉廢墟。焦黑的粟米殼中滾出青銅骰子,每顆骰心磁石吸附著半片公主玉佩。當他用鐵尺撬開玉飾斷面,磁針瘋狂轉動後直指謝明夷官袍下的青鸞刺青——那刺青在月光下蔓延成星圖,與青銅羅盤殘片拼合成完整的”熒惑守心”。
”好一招借刀殺人。”白無垢將染血的傘面翻轉,內襯星圖籠罩整座城樓,”韓大人若此刻斬殺謝侍郎,明日玄冥鐵騎就會帶著他的頭顱叩開國門。”她指尖彈出一枚青銅棋子,棋子滾進韓昭掌心時突然裂開,露出裡面燒焦的襁褓殘片——正是十五年前從決堤柳樹上摘下的嬰孩遺物。
五更梆子響徹宮牆時,謝明夷捧著染血的《春秋》跪在太極殿前。北境加急戰報的馬蹄聲踏碎長街寂靜,信使背旗上的”玄冥”二字浸透夜露,像極了白無垢心口那片將幹未幹的血漬。而韓昭的鐵尺正抵在他後頸,尺面映出遠處三百架投石機丟擲的火球——裹著油布的巨石炸開後,漫天飄落的竟是當年洛倉燒剩的黍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