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鬼谷換顏秘術
貢院東廂房的銅鏡泛著詭異綠芒,韓昭的鐵尺刮開鏡面水銀層時,夾縫裡蜷著片帶血的人皮。謝明夷的玉笏挑起這張薄如蟬翼的面具,對著燭光映出禮部侍郎李崇文的五官輪廓——這位今科主考,此刻正在明遠樓批閱硃卷。
”寅時三刻,教坊司的胭脂車。”巡夜更夫搓著凍僵的手,燈籠光暈裡閃過靛藍色車轍印。韓昭的鐵尺突然插入雪地,挑起未化的冰晶裡混著鱗粉——正是寒門學子陸文昭遺書中夾帶的異色墨原料。
辰時初,教坊司地窖的醃菜缸滲出腥甜。謝明夷的玉笏劈開某隻陶甕,三百張浸泡在藥液裡的人皮面具隨濁流湧出。每張面具內層都用盲文刺著官員名諱,鼻翼處的青鸞暗紋與寒門訟臺上撕毀的狀紙水印完全一致。
”換顏需三毒。”韓昭的鐵尺挑起藥渣中的蜈蚣殘骸,”斷腸草毀聲,曼陀羅亂神,最後用砒霜固顏。”他將鐵尺按進地窖磚縫,暗門後正在熬製藥膏的婆子突然暴起,手中銅簪直刺謝明夷咽喉——簪頭螭吻紋缺了左眼,與謄錄房焦屍玉佩如出一轍。
巳時三刻,朱雀街藥鋪的銅秤突然失衡。韓昭劈開秤砣,中空處滾出七枚玉質骰子,每枚都刻著太醫院秘製麻沸散的配方比例。謝明夷的玉笏蘸取藥櫃殘留的粉末,在《青囊經》殘頁上顯出教坊司特供的胭脂配方——鉛粉混入人血,硃砂摻著骨灰。
”午時焚香!”禮部儀制司的嘶吼混著銅鑼聲炸響。韓昭的鐵尺卡住正在傾倒香灰的小吏,爐底未化的金箔上密佈針孔,拼出”未時換天”的盲文。當他將香灰撒向陽光時,浮塵中顯出新任學政的畫像輪廓——竟是三日前投河的落第舉子王慕之。
未時末,韓昭站在義莊停屍臺前。王慕之泡脹的右手突然脫落,斷面骨茬裡卡著青銅面具殘片。謝明夷的玉笏挑開屍體耳後肌膚,四層人皮面具如剝筍般褪下,最內層赫然是在熒惑案中”自盡”的工部郎中鄭禹的面容。
”曼陀羅劑量有誤。”謝明夷的玉笏尖挑起喉部腐肉,”聲帶灼傷未愈,才會在公堂露出破綻。”他突然將藥粉撒向窗外,樹梢驚起的寒鴉發出人聲慘叫——正是今晨失蹤的謄錄官聲線。
申時三刻,貢院藏卷閣的銅鎖泛著胭脂色。韓昭的鐵尺插入鎖孔時,機關齒輪間卡著半片人指甲——與教坊司藥婆的蔻丹同色。三百個貼著”丙戌”封條的卷箱自動開啟,每份落卷的批紅處都蓋著現任考官的年輕面容。
戌時梆子聲穿透琉璃廠,謝明夷立在制釉作坊的毒煙中。染血的玉笏挑起某塊釉料,熔化的鉛粉裡浮著人齒模具。當他將模具按向青銅骰子時,六面紅點突然睜開——竟是三百個微縮的考官瞳孔畫像。
子夜驚雷劈中明遠樓匾額,韓昭的鐵尺挑飛正在更換麵皮的謄錄官。那人懷中《登科錄》突然自燃,灰燼裡滾出的玉珏刻著明日廷推的寒門禦史生辰。謝明夷的玉笏插入焦土,挑起的半張青銅面具內側,新刻的”貢院子時”正滲出教坊司胭脂。
五更天,晨霧中傳來蒙童驚叫。韓昭站在新貼的皇榜前,看著”王慕之”的名字在霞光中褪色,露出底下血寫的真正榜首——寒門學子顧炎之。第一縷陽光穿透青銅面具的眼洞時,貢院井底突然傳來重物落水聲,三百個貼著人皮面具的蠟像正隨波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