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刑場劊子手淚
朱雀門外刑臺的青石縫隙裡嵌著經年血垢,劊子手老吳的鬼頭刀在寅時初刻泛起白霜。他盯著今日要斬的七十九名河工,發現第三排那個跛腳少年正沖自己眨眼——正是半月前送他女兒退燒藥的啞巴藥童。
”午時三刻——”監斬官拉長的尾音被朔風絞碎。老吳的刀鋒劈落時突然偏了半寸,少年脖頸噴出的血霧裡竟混著銀粉,在雪地上聚成”熒惑”二字。觀刑人群爆發的驚呼聲中,韓昭的鐵尺已抵住老吳後頸,尺面映出他瞳孔裡轉瞬即逝的青銅骰子虛影。
”刀柄纏的麻布浸過石膽水。”韓昭挑開滲血的布條,”遇熱會腐蝕刀刃。”老吳的蓑衣突然崩裂,露出腰間工部特製的量河繩,絞盤齒間卡著半片孔雀金箔——與三川碑童屍所攜同款。
刑場東側突然傳來騷動。謝明夷的白裘沾滿雪粒,懷中《春秋》正壓著名垂死婦人。婦人被斬斷的右手緊攥著襁褓,嬰孩啼哭間露出臂上青鸞刺青——教坊司罪奴的標記下,竟覆蓋著工部水司的螭吻紋。
”這些不是河工!”謝明夷的玉簪挑開婦人衣襟,鎖骨處的烙痕滲著硃砂,”丙戌年洛倉的庫兵印記......”
午時三刻的銅鑼突然自鳴,刑臺下的凍土裂開縫隙。韓昭的鐵尺插入裂隙,挑出個青銅匣子,內建沙盤上的赤鐵礦砂正隨震動改道。當他撥動象徵熒惑的銅釘時,七十九具無頭屍的斷頸處突然鑽出銀蠶,口器裡銜著帶血的楔形文字。
”是河工的血書!”謝明夷用宣紙拓下蠶背紋路,”他們在控訴......”寒光閃過,老吳的鬼頭刀突然劈向拓紙,刀身卻被鐵尺震成三段。崩飛的刀頭釘入監斬官眉心,這個宣讀聖旨時趾高氣揚的四品大員,此刻官帽裡正簌簌落下赤鐵礦砂。
未時末,韓昭立在劊子手值房。牆頭懸掛的七把鬼頭刀皆刻”丙戌”編號,刀柄纏著的麻布浸透桐油。當他用鐵尺刮開地磚時,暗格裡滾出本《秋決錄》,丙戌年七月廿三那頁被血漬浸透,批註的楔形文字寫著:”亥時換囚。”
”那年秋決換了十九人。”謝明夷指尖撫過發黃的名單,”換上的死囚都參與過......”
值房樑柱突然斷裂,藏在椽木間的密匣摔出三百枚青銅骰子。韓昭的鐵尺掃開骰雨,其中一枚正嵌進《秋決錄》的”換”字,六面紅點恰好蓋住工部侍郎王崇的硃批。窗外飄進的紙灰裡,半張未燒盡的當票粘在骰面,票號與賑災銀案完全吻合。
申時三刻,韓昭剖開老吳的舊蓑衣。夾層裡縫著七十九縷發絲,每縷都繫著硃砂寫的生辰。當他將發絲按《洗冤錄》排列時,竟組出三川河道圖,圖中鷹愁峽的位置釘著枚青銅鑰匙。
”這是開啟洛倉暗室的鑰匙。”謝明夷突然咳出血絲,”那日大火......”
戌時風雪驟急,韓昭站在洛倉廢墟前。青銅鑰匙插入焦黑的鎖孔時,暗門湧出的不是陳糧,而是三百具幼屍。每具屍體都戴著螭吻玉佩,內側刻著當朝六部要員的名諱。最小的那具屍首攥著《三字經》殘頁,紙角摺痕與白無垢幼年所折紙鳶完全一致。
子夜更鼓聲中,韓昭的鐵尺撬開老吳家祖墳。棺木裡的骸骨右手六指,腕骨套著河工銅鈴——正是二十年前三川決堤案的失蹤押運官。陪葬的陶甕中,三百枚帶血銅錢排成”熒惑守心”的星圖,每枚錢孔都穿著截小指骨。
五更雞鳴時,教坊司燃起大火。韓昭從火場搶出的名冊裡,七十九名罪奴的贖身文書都蓋著工部印。當他的鐵尺劈開暗道石門時,滾落的青銅匣內建沙盤上,代表熒惑的赤砂正吞噬心宿,匣底刻著:”明日午時,九族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