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北伽也找到了順序,看向走過來的閔星:“你在這裡。”
“你呢,你在哪裡?”
“這裡。”
“幫我拍照片。”閔星把手機遞給謝北伽,她摘下帽子口罩,在謝北伽的照片前站定,攤平手掌放在謝北伽照片下面。
“好了。”
“拍得不錯。”閔星當即發了朋友圈。
謝北伽從頭看到尾,幾百位優秀校友,只有他和閔星兩個人成了藝人。
“還想去哪裡?”閔星發完朋友圈快走兩步,伸手牽住謝北伽垂在身側的手,仰頭問他。
“你想去哪裡?”
“想去《塗鴉》的取景地嗎?”
“好。”
取景地和學校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邊,幾乎是城區的對角線,走過去不知道要幾個小時。
閔星隱約記得位置,開啟手機地圖,搜尋了一下附近的標誌建築,導航顯示走過去要三個小時:“開車去吧,走過去要三個多小時。”
謝北伽回家開車,閔星上車先開啟了導航。
“不知道那邊變成什麼樣子了。”
閔星記得那段時間大家真的就住在小巷的房子裡,醒了收拾收拾就開拍。小巷裡那面塗鴉牆劇組畫完後,特地讓小巷裡住的學生和小朋友自由發揮了大半面牆。
走路三個小時的路程開車不過二十分鐘。這片老房子大變樣,只能看出房子還是那些房子,但是它們的外牆都被新刷了漆,白牆紅瓦,整齊如一。
閔星最先認出馬路對面的小賣部,又認出了小賣部對面的小巷口,從那裡進去上一個緩坡,再拐一個彎就是拍戲時他們租的房子。
謝北伽停下車,和她一起走進巷子。
巷子路面平整,路兩旁還修了小花壇,裡面種著低矮的常綠小灌木,沒有修花壇的牆面畫著公益畫,完全看不出以前的樣子了。
閔星憑著記憶向謝北伽介紹:“我們之前就住在這家,我記得裡面有個壓水井,裡面的水夏天也很涼快,那時候沒有裝空調,大家就裝一大盆子冰水泡腳。”
沿著路再往前走一段,再左拐就是那面塗鴉牆。
閔星向謝北伽介紹:“這個圍牆竟然沒拆。這裡面原來是個廠房,後來搬到新區了。我們來之前上面就有很多小朋友寫了某某到此一遊,愛你一萬年之類的話。”
轉過彎,原本寫了不少東西的牆面早已被白色的牆漆粉刷幹淨,做了普法宣傳欄。
閔星摸了摸沒有瑕疵的光滑牆面:“什麼都沒留下。好可惜。”
謝北伽曾經在聽說這裡要被粉刷時候來過一次,可惜來得太晚,那時候牆面已經被修補平整,塗上了一層白漆。
“沒關系,你記得就好。”謝北伽在牆上比劃了一下,“這裡好像是一艘船,你的小頭像就畫在這個角落上。”
閔星伸手摸了摸謝北伽說的那個角落。
“閔星。”謝北伽突然喊她的名字。
閔星迴頭,謝北伽站在她身後兩步遠的地方。
“怎麼了?”
“我第一次見到你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