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事任免以外,秦誼還是做了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就是梳理了一下自從何進被殺以來的大漢帝國這五年間的政治風潮,對某些人物進行蓋棺定論,形成東漢版關於何進被殺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當然期間也少不了秦誼自己的一些私貨。
第一是何進被殺一事。
由於何進是秦誼曾經的上司,秦誼從臨時工轉成正式工都是何進特批的,何進的孫子何晏現在都養在秦誼家中,所以這次決議對何進的評價高了那麼一點兒。
大將軍何進曾經與張讓、趙忠為代表的十常侍閹寺集團進行了艱苦的鬥爭,只是在叛徒何苗的作梗之下,才沒能得手。最終也是何苗利慾薰心,想要代替何進執掌朝廷大權,這才與十常侍進行勾結,謀害了大將軍何進。
何苗雖然的確是不支援何進誅殺宦官,但也沒有參與到宦官們的陰謀之中。只恨他生了一個坑爹貨,讓秦誼帶人把他家給屠了。既然這個樣子,何苗是別想平凡了,他就老老實實成為殺害何進的罪魁禍首吧。
第二是董卓進京一事。
董卓固然是有狼子野心的,但這個時候還不顯眼,他還是把自己包裝成了一個大漢忠良的形象。
一切都是當朝太傅袁隗的錯,袁隗利慾薰心,想要執掌朝政,並且認為“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話是指能取代漢朝的人,是一個路中高達的人,契合自家侄子袁術的表字。
於是袁隗一方面安排自己的兩個侄子袁紹和袁術在何進和宦官之間拱火,譬如說袁紹打著何進的旗號,命令州郡逮捕十常侍的親屬入獄,最終引起了十常侍鋌而走險。另外一方面袁隗有調動自己曾經屬吏董卓進京,試圖利用董卓的軍力壓服朝廷禁軍,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過玩火者必自焚,袁隗這個野心家最終將一切都玩砸了,為人作嫁,自己也被董卓處死。
第三就是董卓執政一事。
董卓這個暴虐的魔王,秦誼就是靠反對他刷了一大波聲望,必須要批倒批臭。
第四就是王允執政一事。
秦誼本人是極其看不上王允的,認為他是三七開,功三過七。但是這個是絕對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的,因為王允對秦誼是有大恩的。
秦誼一個幷州雁門小豪強,為啥能夠在何進府中做臨時工,是因為王允的舉薦。在文和亂武之後,王允被殺,死前也是託王凌捎給太原士族一番話,讓他們支援秦誼。秦誼能夠迅速整合太原,也是和得到了王允這點兒政治遺產有關。
現在秦誼所依靠的基本盤太原士族,也是都和祁縣王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與公與私,秦誼都不應該貶低王允。
最終王允因為嫉惡如仇,錯誤的估計了朝廷形勢,低估了以李傕為首的董卓餘孽的兇殘和狡猾,釀成了一場人間慘劇。這是因為王允的不成熟而走得一段彎路,但這無損王允作為漢室忠臣的偉大形象。
在秦誼的主持之下,漢室朝廷馬上派出以王允侄子王凌為主的治喪委員會,趁著李郭快要完蛋的機會,前往長安迎接王允的遺體,準備送回王允的祁縣老家,改用隆重的殯禮重新安葬王允。除此以外,秦誼又封王允的孫子王黑為安樂亭侯,食邑三百戶。
這麼一套行動安排下來,總算是給王允蓋棺定論,讓他以一個更加體面的形象留在史書中。
第五就是李傕郭汜執政一事。
作為董卓反賊集團的骨幹,李傕郭汜在董卓授首之後,不思悔改,而是利用欺騙、脅迫等手段,逼迫忠於朝廷的涼州軍將士反攻長安,斷送了大漢王朝的復興程序。
接下來李傕郭汜的倒行逆施,比董卓更甚,造成了關中地區的戰亂,以及大量人口的損失,可以說是犯了十惡不赦的反人類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