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有生之年居然還能回到溫縣孝敬里老家!”
已經是隆冬時分,在河內溫縣司馬家老宅附近,一隊近百人的隊伍也是行進在風雪之中,一位滿是皺紋的老者拉開馬車的簾子,也是望著自己的故居,也是滿腹心事的說道。
“大人,天寒地凍,莫要著涼!”看著老人掀開簾子,他年近五十的兒子也是趕緊提醒道。
“無妨!離開老家兩年多了,我想這裡啊!”看著已經闊別兩年多的老家,老人一時間也是有些老淚縱橫。
這對父子便是河內溫縣司馬家的司馬儁、司馬防父子,就在兩年多前王匡擔任河內太守時,預感到河內大亂的司馬家也是在河內郡從事秦誼的幫助下舉家搬遷到黎陽投靠親戚趙威孫,從而避開了討董聯軍在河內劫掠廝殺的一段混亂時期。
不過在歷史上興平元年公元195年),為躲避曹操和呂布的兗州之爭而回到溫縣的司馬家,卻是因為河內局勢的穩定而提前回來。
就在幾個月前,河內太守張楊被手下楊醜所殺,緊接著楊醜又被張楊部下秦華反殺,最終張楊剩下的手下集體北投幷州刺史秦誼。
秦誼接手河內之後,一方面安撫河內士族,上表任命河內人楊俊為河內太守。楊俊也是秦誼的老熟人,還受過秦誼的恩惠,秦誼這個任命他也是馬上接受下來。
楊俊本身在河內便薄有名聲,又有秦誼軍隊的支援,迅速將河內郡的局勢穩定下來。其後秦誼也是給司馬儁寫信,請他返回河內定居。
在異鄉的司馬儁收到秦誼的信之後,也是舉族搬回溫縣來,雖然歷史上的司馬儁還能再活上五年,但是因為傷心長孫司馬朗之死,司馬儁的身體有些差,希望能夠死在故鄉,所以一家人也是在寒冬天返回河內。
比起兩年前離開河內時的隊伍,司馬家中卻是多了曾經的雒陽令司馬防。當日司馬防在朝中為官,被董卓強行遷往長安,只好讓長子司馬朗回老家主持大局,結果司馬朗卻是逃亡失敗被董卓處死。
恰好司馬防十二歲的司馬懿外出潁川遊學,司馬儁年老體衰,一度讓十一歲的三子司馬孚主持家業,所幸得到司馬朗生前好友秦誼的幫助,才把家族搬到黎陽。隨著董卓伏誅,司馬防這才辭官回到黎陽與家族回合。
也就在司馬儁的馬車來到家門口之時,一行人才發現家門口早已經有人在等候,赫然是幷州刺史秦誼,河內太守楊俊,以及上黨郡丞常林。
秦誼可是他們司馬家的恩人,而楊俊和常林也都是河內名士,司馬家和他們非常熟。
“見過秦方伯,方伯的大恩,司馬儁沒齒難忘!”而見到秦誼這個幫助他們司馬家搬到黎陽,又行刺董卓報了家仇的大恩人後,司馬儁也是向秦誼行了一個禮。
“我與伯達是至交好友,擔不起元異公如此大禮!得到元異公返鄉的訊息後,秦誼也是安排季才楊俊)表字,趕緊將司馬家的老宅給收拾了一番,特此過來迎候元異公!”
說實話,秦誼壓根就沒見過司馬朗。但是謊言重複一千遍後,秦誼也是有些相信自己是司馬朗的好友,自然要向司馬儁回一個大禮。
一邊隨著司馬父子寒暄,秦誼也是一直在用眼睛搜尋著司馬懿的身影,很快便定位住了扶著司馬儁的一個身高將近一米八的高大青年。司馬八達中除了伯達和仲達,秦誼其他都見過,這個生面孔很有可能便是司馬懿。
司馬家個頭都很高,司馬儁身高歷史明載八尺三寸,接近一米九的個頭,他的孫子司馬朗十二歲參加童子考試,因為個頭高而被人當做隱瞞年齡報名的。所以現在只有十五歲的司馬懿,長個一米八的大個子其實並不奇怪。
說實話,秦誼沒有看出傳得神乎其神的狼顧之相來,就是一張稍微有點兒小帥的臉罷了。
與此同時司馬懿也在偷眼觀察秦誼,不過比起有些肆無忌憚的秦誼來,他則比較寒暄,像極了下屬看上級的那種偷眼觀看。
想起自己慘死的司馬朗來,司馬家一行人都有些難過,就在這種沉默的氣氛裡,司馬氏一族人被秦誼一行人給迎進了司馬家老宅之中。
“建公公老當益壯,現在天下板蕩,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秦誼懇請建公公出山助秦誼一臂之力,保境安民,還河內一片安寧!”
司馬防的表字是“建公”,秦誼再尊稱一聲公,聽著就像是在喊他建公公。不過這個時候還沒有“公公”這麼一個詞語,要不然就要和“燕公公孫珣”那樣空一格,所以除了秦誼外,其他人也沒啥特殊的想法。
“文合對我們司馬家有大恩,前助我們遷移黎陽,後有刺殺董卓為我報殺子之仇,與公與私,司馬防都應該出山為文合效力,只是家父現在這個情況,正是司馬防盡孝的時候,還請文合見諒!不如這個樣子,我的二子司馬懿,馬上就要加冠了,平日裡也是非常頑劣,不如讓他代為效力如何?來這就是我的二子司馬懿,現在還沒有起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