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以來,混亂了一年多的上黨郡總算是安穩了不少,許多百姓在那裡奔走相告,之前曾經殺過張楊軍裡劫掠兵士的沾縣令秦誼秦文合又回來了,一下子便砍了在銅鞮縣和襄垣縣魚肉鄉里的軍頭嚴剛和孫亮。
隨著這嚴孫二人的首級被掛在壺關城牆上之後,上黨諸軍頭殘民害民的行為也是得到一定程度的收斂,秦誼殺人的威懾力還是很強大的,尤其是這些軍頭大多都是知道秦誼所作所為的,尤其是殺趙佳時,直接是當著張楊的面殺的,沒有給張楊半分面子。
不過這些上黨軍頭心裡面非常膩歪秦誼的行動,也不是沒有想著武力解決秦誼的。只是秦誼的動作非常迅速,當日在壺關裡面擒殺嚴孫二人後,也是馬上將嚴孫二人在壺關的部隊給強制接管。
嚴孫手下自然不願意聽從秦誼的命令,甚至還和壺關軍打了一仗,不過有心算無心的壺關軍兵力佔據著優勢,同樣前往壺關的劉尚部也是選擇支援秦誼,再把嚴孫二人的首級拋過去,許諾既往不咎之後,嚴孫手下計程車兵也是馬上便喪失了抵抗意志。
接下來秦誼把嚴孫二人的兩百武裝也是進行甄別,把嚴孫二人的心腹給剔除掉,然後打亂重新編隊。
當解決掉嚴孫二人後,秦誼也是沒有繼續偽裝,開始在壺關大肆招兵。秦誼在壺關的名聲非常不錯,再加上壺關人浩周的支援,一下子將軍隊擴充到三千人。
一時間秦誼已經成了上黨最大的軍服,還佔據著堅城壺關,想當年張楊手下近萬人都不能打下壺關,現在壺關南部各縣的軍頭們更加沒有找秦誼麻煩的勇氣。
而趁著這段時間,秦誼也是想要徹底把上黨北部的三個縣控制下來。劉尚非常識時務,在壺關時便主動向秦誼投誠,事後孫亮的餘部也是在秦誼的兵力威脅之下選擇向秦誼投降,接受秦誼改編。
唯一有所波折的銅鞮縣,殘餘的嚴剛軍推舉嚴剛的弟弟嚴強為主,拒不接受秦誼的改編,甚至打著為嚴剛報仇的旗號進攻壺關縣。
只可惜秦誼的本錢要比嚴強強太多,一場遭遇戰過後,嚴強便步了他兄弟的後塵,腦袋一併掛到壺關城牆上示眾。
於是乎秦誼這個沾縣令,就在壺關辦公,開始全力恢復壺關縣、銅鞮縣、襄垣縣和涅縣的社會秩序。由黃忠和陳到帶領的四縣郡兵,也是開始四處剿滅四縣的匪患。
只是張楊胡搞的這段時間,這四縣原先的政府人員消散了大半,甚至還有一個縣令被被張楊軍給弄死了。
秦誼手上也是很缺乏基層官員,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陳群一直所醞釀的九品中正制,終於得到了開始試點的機會。
雖然歷史上九品中正制最終走到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但在九品中正制最初啟用的時候,卻是利遠大於弊的。
自董卓進京之時,皇權已經名存實亡。諸侯們各歸其主,誰也無法干預誰。地方上也是一片混亂,原有的鄉村甲制也無法進行,各種士人為了避禍遠走他鄉,舉孝廉更是無法實施。
陳群的九品中正制一方面解決了選拔官吏無標準的問題,使當時一時間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緩解了中央政府與世家大族的緊張關係,為魏晉政權挖掘出來了大量的人才,畢竟這個年代的主要知識掌握在世家手中。
雖然心中對陳群有些提防,但是現在實在是無人可用,秦誼也只能讓陳群當做中正,開始對這上黨四縣的人才進行遴選。
只是北面四縣的熱鬧卻沒有影響到上黨南面的各縣,不過這一日,在泫氏縣務農的常林卻是突然失蹤。
在去年鬧旱災的時候,常林把自己家的糧食分給了周圍的貧苦鄰居,前段時間更是幫助鄉中頗有名望的陳馮兩家抵禦張楊軍的圍困,雖然是個從河內過來避難的外地人,但是深得周圍鄰居的信任。
“伯槐,別來無恙!”
當常林的鄰居們都在尋找這個老好人時,常林卻是已經來到了壺關縣城中——他是在早上準備下地幹活的時候,被幾個壯漢帶著利刃給劫持到壺關來的,而下令劫持常林的就是秦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