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君是怎麼想的,竟然讓我們出兩千民夫!這可是兩千民夫啊!差不多要讓我們縣每五戶出一個人了!”秦家的家庭會議上,原平假縣丞秦騰也是憤憤不平得說著。
就在今日,秦騰接到了雁門太守王澤的公文,要求原平縣派出兩千民夫前往雁門北部進行修長城的徭役。
現在原平縣令高崇不理事,這些工作全都是假縣丞秦騰說了算,然後便把這事交給秦騰處理。而收到這個通知後,秦騰不敢大意,馬上便回到族中,與族中長老們商議。
“是挺過分的!”而聽了兩千人的這個數字後,秦仁也是沉默不語,實在太多了點兒。
雁門郡賬面上一共二十五萬人口,其中共有十四個縣,而這十四個縣,也是呈現出由南向北人口依次遞減的規律。
之所以會有這麼一個規律,原因有兩個,越往北越接近異族的活動區,之前連續十幾年的鮮卑入侵,總會從北打到南,北面的縣都是首當其衝,承受了鮮卑人最強的鋒芒。等鮮卑人穿透雁門郡來到最南端的原平縣時,已經是強弩之末,造成的殺傷已經完全比不上在北部縣的程度。其中有兩年,鮮卑還沒打進原平縣,就被趕跑了。還有一年,鮮卑剛殺進原平縣,便遇到從太原趕過來的漢軍主力,撞了一個頭破血流。
第二就是雁門郡北部多山南部多平原,原平這邊平原更加適合農耕,所能養的人也要比南部多山的縣要多。
結果原平縣以賬面數字四萬人的人口數,成為雁門第一大縣,佔據了將近整個雁門賬面人口的六分之一。
作為原平當家人的秦家,也不用做什麼人口普查,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加一下,就能得到原平縣實際的人口數量是六萬人,其他兩萬都被秦家這樣的豪強,還有班郝這樣計程車族給隱匿下來。
這個年代統計人口,還有一種常用的口徑是戶口數,戶有大有小,原平縣現在一共有一萬一千多戶人家。
這次雁門太守王澤發出的徭役令,要讓原平縣派出兩千徭役,差不多是五戶出一人,每三十人出一人,考慮到還有老弱病殘孕在內,這次的徭役可以說是非常重。
現在已經是公元190年的深秋,這次的徭役要是正常結束還好說,要是稍微延期,恐怕來年的春耕都會收到影響。
所以在接到這次的徭役令之後,秦騰就沒想著把這次的任務給辦好,甚至想把這事給拖延過去。
“對!今年的徭役比前些年重了不少,不能這樣下去!”而秦騰的話也是引起了另外秦家人的共鳴,忍不住表態支援道。
雁門作為邊郡,財政有一部分靠朝廷的轉移支付,只是現在董氏朝廷自顧不暇,關東的賦稅都收不上來,那還有心思向雁門轉移支付。於是過去一年,雁門郡的徭役比往年重了不少,郡裡也是把很多需要中央轉移來完成的專案,轉移到郡裡的徭役上來。
與此同時,郡裡對縣裡的稅收也是加重。像是之前高崇來找秦騰做縣丞,就是想著利用秦家的實力來幫助自己收稅的。
“現在原平可是我們秦家說了算!王府君想要動我們一下,他也得掂量一下!咱們再和廣武杜家聯絡上,這王府君還能把我們怎麼樣!”緊接著也是有另外一名秦家長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得不說,隨著消滅趙家,掌控原平,秦家人也是有些飄,甚至都把正兒八經的雁門太守放在眼中。
不過秦家也是有資本的,畢竟全雁門六分之一的人口在秦家掌握中,再聯絡上隔壁同樣非常有分離傾向的另一個大縣廣武,這就差不多佔了雁門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北部十二縣雖然軍力、人口比原平、廣武強很多,但在財力上的優勢卻並不明顯。
再加上原平廣武又是主場作戰,雁門太守王澤只要腦袋不被驢踢了,一般不敢來找秦家的麻煩。反賊做大到一定程度,那就不是剿滅物件,而是安撫物件了。
“對啊!我看了王府君的文書,這次竟然調集我們去修定襄郡的長城,這王府君管得也太寬了,竟然都管定襄的事情。這些年鮮卑已經式微,也不成什麼氣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