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宜祿立志傳 > 第五十章 帶節奏

第五十章 帶節奏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建安天下 大明:從少年天子到綜武盟主 工業中華 貞觀:我來自未來 太陽與雄獅 大明:天天死諫,朱元璋人麻了 漢末之海上霸業 貞觀女婿:李二求我做駙馬! 詭舌神探 去三國直播 西域風寒 地中海霸主 北國諜影 大唐:開局被李世民偷聽了心聲 執局 高明的蘇婉 重生之關東匪王 全能基地 傷宋 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

董旻從自己的表字入手,說起與中原地區的瓜葛,一下子拉進了與在座不少人的距離,再加上他一個兩千石的官員,竟把地位擺得如此之低,其他人也不好意思再說什麼。一番話說完,廳堂裡的氣氛總算是好了一些,

而秦誼則是有些陰沉不定得看著董旻,因為知道董卓後來做了些什麼事,所以他格外敏感。董卓在進京之後那縱橫捭闔的手段玩得那麼好,輕而易舉便把人數比他多好幾倍的禁軍控制下來,恐怕也是因為董旻做了不少的功課。

“董旻見過文合,家兄曾經在幷州之時與伯喈先生交好,我還聽聞文合是雁門原平人,家兄曾經在雁門廣武當過縣令,文合與兄長之間的緣分可是很深啊!”而董旻也是發現了秦誼在看著他,也是忍不住向秦誼搭起話來。

鬼才和你哥哥有緣分!聽了董旻這一番話,秦誼便知道他的確在蒐集各種人員的情報,連自己這個突然冒起的小角色都調查過,要不然怎麼知道自己是原平人。雖然不想承認,但是董旻的話沒有錯,秦誼的確和董相國緣分匪淺。

在成為幷州牧之前,董卓的履歷可以說是相當完美,最早是在隴西郡擔任郡吏,在這個崗位上表現出色升為州從事,後又領兵大破匈奴斬首千級,被提拔到中央禁軍擔任羽林郎。此後董卓又並在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領導下履立戰功,並出任幷州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接下來董卓又被司徒袁隗徵為掾吏,後出任幷州刺史、河東郡太守,接下來便是擔任軍職鎮壓黃金起義和西北羌亂。

從這段履歷上可以看出,董卓的履歷非常豐富,軍事方面幾乎可以說是從基層軍官一步一步靠戰功升起來的,民政方面也是做過司徒屬吏、縣令、太守和州刺史,也是一步一個腳印。怎麼看董卓都是一個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大漢棟樑模板,誰能想到日後董卓會長歪成那個模樣。

而且細細看這一份簡歷,董卓在擔任幷州牧以前,便已經和幷州有很大瓜葛,在幷州雁門郡廣武縣擔任縣令,監督幷州諸郡守的幷州刺史,在與幷州挨著同屬晉地的河東郡擔任太守。

在知道董卓曾經有這麼幾段履歷之後,秦誼甚至都懷疑呂布是不是早就認識董卓,畢竟丁原是在去年幷州刺史張懿殉職以後才去的幷州當刺史。

丁原一個兗州人,做幷州刺史,手下的班底都是幷州人,估計有不少都是董卓做幷州刺史的老部下。於是在火併丁原的時候,董卓作為前任幷州刺史,現任幷州牧,以他年輕時殺牛招待客人、將朝廷賞賜的九千匹縑全部分給部下的豪爽,恐怕董卓在幷州軍中的號召力勝過丁原。

於是董卓火併丁原這個外來戶,幷州軍也沒啥太大的意見,繼續跟著董卓這個老領導幹唄,老領導是不會虧待自己的。這倒是解釋了張遼和張楊作為丁原手下,一個繼續跟著呂布混,另外一個則成了呂布的盟友,拋棄丁原投奔董卓,應該是幷州軍的集體選擇。

這麼一段經歷下來,同樣作為幷州人的秦誼也是和董卓有了一絲聯絡。都說世界上任意兩個人之間透過五個人聯絡起來,但秦誼直接便可以透過一個人便連到董卓身上,還有這樣的兩條線。

在擔任廣武令的時候,董卓便認識了秦誼的老丈人,廣武本地豪強杜威,畢竟縣令要想做事情,肯定得和縣裡的豪強們搞好關係。雖然不知道董卓還記不記得杜威,但是杜威卻是一直記得董卓的,為董卓的豪氣所折服,是廣武歷任縣令中最讓杜威心服的人。

而董卓擔任廣武令的時候,正是幷州被鮮卑肆虐的那幾年,廣武和原平作為忻口平原上的兩個縣,和雁門北面的幾個山區縣情況不太一樣,這兩個縣的防禦可謂是一體的,廣武令董卓那段時間也沒少到原平縣,秦誼的祖父秦仁和父親秦騰也都見過董卓。

再就是擔任幷州刺史的時候,董卓認識了秦誼被流放到幷州的老師蔡邕。也就是在這裡,董卓年輕時種地撿到的一把刀被蔡邕考據為項羽斷刃,也不知道項羽沒事跑到大西北幹啥,這哥們不是號稱富貴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行嗎?怎麼把武器留在大西北?但不管怎麼說,董卓和蔡老師的關係非常密切。

等董卓控制朝政之後,倒是對蔡老師很夠意思,一天給他升了三次官,而蔡老師也因為董卓死後惋惜他的遭遇而被王允投入監獄並死在了裡面。

現在董旻居然主動要和秦誼拉關係,秦誼自然是躲都躲不及。只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尤其是董旻一個堂堂兩千石,主動向秦誼示好,要是不給他臉面,恐怕也會被其他人視為無禮之輩。

“我也曾聽大父和恩師說起過董幷州的豪爽大氣來,只恨無緣一見!”見什麼見!再過幾個月你家老二名聲就臭大街了!再過幾年你家老二就要被老百姓給點天燈了!

又寒暄了幾句之後,這次的文藝沙龍便開始了,現在的文壇領袖陳琳和孔融是坐主席,只恨秦誼的老師蔡邕回老家祭祖不在,要不然這個執牛耳的座位肯定由他老人家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曹操的名作這個時候都還沒有寫出來,但也頗有文名,和路粹等一些較為知名的文人都坐在次席上。至於秦誼這種新人,即便是楊修、王粲這種頂級世家子弟,也都坐到了三席和末席上來。

只是秦誼的客套卻是被董旻當了真,隨著眾人落座之後,董旻竟然有意無意得選了一個離秦誼比較靠近的位置。

這個時候的董相國也沒有意識到自己以後會被推到時代的最前沿,所以在雒陽的董先生也一直普通的結交各類士人,意圖為二哥弄個好名聲,方便以後更進一步。

說起來董旻這個堂堂兩千石,在京師雒陽和之前到處鑽營投機的秦誼處境其實差不了多少。不讀書的邊郡武人,怎麼也入不了主流士人的眼,稍微不注意便會被送上一個白眼。

即便是董旻身寬體胖,受夠了白眼沒有情緒那是不可能的,不過他也知道這是社會風氣,只能打算牙齒往肚子裡咽。

現在遇到秦誼這麼一個在京師之中突然崛起的希望之星,還和自家兄長又如此多的瓜葛,也是讓董旻起了結交之心。畢竟秦誼雖然也是一個邊郡之人,但是人家是讀書的,還有蔡邕這麼一個頂級名士為他背書,可以算是一個正經士人。

還有蔡邕這麼一層關係在,董旻就不信秦誼這麼一個幷州土老帽,會嫌棄他這個涼州土老帽。

隨著廳堂之中的幾名文壇領袖紛紛發言,秦誼也是全神貫注得在那裡聽著,既然要走文士路線,那麼以後幾年秦誼就準備靠這次的沙龍來活了,到時候把今天聽到的話再轉述一下,自己身上便全是文藝細胞。

只是聽了一會兒之後,秦誼卻驚訝得發現,當今的幾位文壇領袖,竟然也沒有意識到文學的獨立性,現在的主流觀點就是文學只不過是學術的一種工具而已。盛極一時的漢賦,竟被兩漢之際的揚雄斥之為“童子雕蟲篆刻”,此時連受精卵都不是的曹植,也認為“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

不過秦誼也就老老實實聽著而已,以他現在的地位,說出一些離經叛道的話來肯定是要被批判,要向全國文士們謝罪的,那就乾脆閉嘴吧。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