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宜祿立志傳 > 第十八章 天下第一名士

第十八章 天下第一名士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大明:從少年天子到綜武盟主 工業中華 貞觀:我來自未來 太陽與雄獅 大明:天天死諫,朱元璋人麻了 漢末之海上霸業 貞觀女婿:李二求我做駙馬! 詭舌神探 去三國直播 西域風寒 地中海霸主 北國諜影 大唐:開局被李世民偷聽了心聲 執局 高明的蘇婉 重生之關東匪王 全能基地 傷宋 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 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

“陰少府讓我轉告秦書令,您的禮物他已經收下了,希望郎君能好自為之!”

休沐之後第二天上班,秦誼也是找了一個藉口再次跑出了大將軍府。一直有些敵視秦誼的蒯明傷腿沒有好還在家裡養傷,其他人誰會難為秦誼這個小角色。

就在昨天遇到陰修之後,秦誼實在沒有心思繼續和樊立炒作樊門立雪的事情,而是落荒而逃跑回了自己家。

不過就在路上的時候,秦誼卻是產生了一種碰瓷陰修的想法,畢竟這可是堂堂九卿之一的少府,擁有強大的人脈資源,要是能夠搭上陰修這條線,足以讓他少奮鬥二十年。

於是乎回到家裡之後,秦誼馬上召集了自己那幾個堂兄弟,組織他們去打獵去,要給陰修準備一份禮物。

這送禮也是一門技術活,在擁有了秦宜祿的記憶之後,秦誼在瞭解到漢代人的送禮文化之後,決心送給陰修一隻野雞,也就是所謂的“雉”。

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彙編著作、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儀禮》中記載了士人交往用的禮儀,其中對禮物也是有所描述——“士相見之禮。摯,冬用雉,夏用腒。”

也就是說士人相見的禮儀中的禮物,冬季用雉,夏季用幹雉。由於雉無法生養,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死雉。如果適逢炎熱的夏天,則要用風乾的雉,以防腐臭。

於是乎秦誼領著幾個堂兄弟,冒著大雪在雒陽城外的林子裡打了一隻雉,然後第二天由秦誼當做禮物給陰修送了過去。

《白虎通義》班固等人根據漢章帝建初四年經學辯論的結果撰集而成,因辯論地點在白虎觀而得名)中解釋說:“士以雉為摯者,取其不可誘之以食,懾之以威,必死不可生畜,士行威介,守節私義,不當轉移也。”

當時計程車人以雉為禮物,是取雉不受引誘、不懼威懾、寧死不屈的特點,來隱喻自己的節操。所以這隻死雉,不僅是給陰修的禮物,更是秦誼太高自家身價的一種手段。

只是這份禮物陰修收下了,卻並沒有再見秦誼的打算,只是讓自己的御者轉述了一句讓秦誼好自為之的話。

“秦誼定當牢記陰公教誨!”而碰瓷失敗的秦誼還能夠說什麼呢,難道還能說陰修不識抬舉,最終也只能謙恭得表示接受了陰修的教誨。

告別了陰修的御者,秦誼心情非常低沉。沒穿越的時候看一些三國帖子,某些論壇達人動輒世家豪強如何如何,等在這個時空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秦誼發現世家和豪強根本是兩個社會階層。

儘管秦誼還有背後的原平秦氏都在努力向世家靠攏,但秦誼依舊得不到大多數世家子弟的承認,秦誼也只能算是士族圈的邊緣人物。

這也讓秦誼愈發沮喪起來,馬上天下就要大亂,沒有任何名望的自己難道要將自己的未來交給虛無縹緲的命運,尤其是家裡還有杜嬋這麼一個會被很多英雄豪傑覬覦的大美女,秦誼總覺得自己前途一片綠油油的。

“這些當官的都太精了,根本就不好忽悠!”

細細回憶一下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秦誼發現古人一點兒都不傻,唯一可能被自己忽悠住的荀彧,也多半是因為自己的政治理念才選擇的相信自己,說起來還是司徒府裡遇到的徐嶽好打交道。

一想到徐嶽,秦誼心中也是微微一動,作為一個後世宅男,他在人情世故上面其實比起在官場上面混跡幾十年的老狐狸,還有那些在世家大族裡面耳濡目染出來的公子哥們差遠了。

唯一能夠讓秦誼碾壓這個時代的頂級人物的,就是學習歷史掌握的天下大勢和九年義務教育培養出來的數學水平,而前者也不知道會不會因為秦誼這隻小蝴蝶的出現而發生大的變化。

難道要和徐嶽師徒一樣走學術路線?在秦誼看來,生在這個三國亂世,最好是能夠投靠明主做出一番事業來,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這個功德可比把古代中國的數學水平推進幾百年有用多了,畢竟五胡亂華可是讓很多典籍失傳。

“當今牛逼的數學家都是有誰呢?劉洪、鄭玄……蔡邕?!”

秦誼也是無意識得呼叫了一下秦宜祿的記憶,聯想了一下當世最為出名的數學家,卻是從中發現了一個很令秦誼詫異的名字,那就是漢末第一才子蔡邕蔡伯喈。

蔡邕的大名,秦誼自然是知道,這個鼎鼎大名的才子,可是在多個領域都取得驚人的成就。

精於書法,所創“飛白”書體,被後世《書斷》評為“妙有絕倫,動合神功”;善辭賦,其代表作品為《述行賦》,全賦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辭俱佳,是漢末抒情小賦的力作;善音律,還能製作琴,深知琴音,被宦官天團“五侯”以皇帝的名義招去演奏,還留下了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精通天文曆法,和劉洪一起完成了《漢書·律歷記》;史學造詣頗深,是漢史繼班固的又一大家,曾在東觀與盧植、韓說等撰補《後漢記》,在蔡邕死後經學大師鄭玄也是非常難過得惋惜說“漢朝的事,誰來考定啊”漢世之事誰與正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在數學方面,蔡邕也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說蔡邕將圓周率π推算到了大於3.125258)的地步,這個數值雖然仍很粗略,但卻為後世指明瞭前進的道路,也由此才有劉徽把圓周率推進到3.14,並最後導致祖沖之將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七位之後。

關於蔡邕計算圓周率的原始檔案沒有找到,畢竟不是研究歷史的,但是在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的《中國通史》中卻是寫到蔡邕將圓周率推算到了3.125)

這個發現也是讓秦誼有些吃驚,穿越前的他竟然完全不知道蔡邕還有這個成就,秦誼對圓周率知道最早的就是劉徽的割圓術。

因為也算是另外一位數學大師馬融的再傳弟子,原先的秦宜祿有著不錯的數學功底,也是讓秦誼知道了上古先人們對圓周率這個事關生產活動的比值孜孜不倦的研究。

最早提到圓周率的是約2000多年前的《周髀算經》,當時人們透過粗糙的測量計算發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其中提到“周三徑一”,這就是古率。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