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誼,客人找你什麼事?”也就在秦誼胡思亂想的時候,客廳的房門卻是被人推開,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帥哥從外面走了進來,正是秦誼的四叔秦進。
三十二歲,在秦誼穿越前的那個時代,絕對的年輕人,但是在這個平均壽命很低的中古年代,已經算是一箇中年人。普通人家這個年紀的人,都看上去如同秦誼穿越前五六十歲的老者,不過秦家的生活還算優渥,秦進看起來倒是不讓秦誼感到老相。
這年頭不太平,為了不耽誤秦誼的進步,秦家老太爺也是決定把早已經看好的孫媳婦送到雒陽來完婚。杜嬋這麼一個大美女,還有一筆在原平這種地方算是不菲的嫁妝,怎麼小心也不為過。尤其是去年,原平的南下必經之路太原郡剛鬧過白波賊和匈奴,連幷州刺史張懿都被休屠部的匈奴給幹掉了。
最終秦家和杜家湊了一個十五人的小隊,把杜嬋送到了雒陽來。杜家帶隊的是杜嬋的一個堂叔,而秦家則是秦誼的四叔秦進,也算是代表雙方長輩見證了這場婚禮。
“就是單純得過來送了一份喜錢!”看到秦進,秦誼也是非常客氣得行起晚輩禮來。
“我看這人挺豪氣的,雖然只是一個商賈,倒是可以深交!話說你怎麼也沒給人家送點兒東西啊?哪怕是咱們原平的一點兒土特產,也不至於失了禮數!”因為劉邦的一系列政策,商人的社會地位極低,像是秦進這種邊地豪強都有些看不上京城裡的富商。這次秦進過來找秦誼,主要是因為龐舒給秦誼了幾千喜錢,秦誼居然都沒有一點兒回禮,忍不住出來教導一下侄子做人的道理。
“叔父說的是,改日我上門親自道謝!”現在秦誼哪有心思去拜訪龐舒,先把自己的事情理順了再說吧。況且之前的對話之中秦誼更是送了龐舒一份大禮,不用再去回訪。
“都說成家立業,現在阿誼已經成家,接下來就是立業的事情,你大父讓你在雒陽好好安心工作,切不可辜負了一家人的希望!之前你從父在雒陽結交的那些至交,你也要多走動一下!”
在秦誼大爺秦升還沒有成年,爺爺秦仁便舉家族之力把他送到了當時著名學者馬融名下進行學習,畢竟這個時候想要走士人路線,不習經學那可是不行的,可是一般人家那懂得什麼經學,經學的解釋權全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而他們一般是不對外招收弟子的。
好在還是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還是願意面向社會招生,比如當時的學術泰斗馬融,能投到這麼一位大師門下,也是耗盡了老秦家的政治資源,以至於秦誼的父親秦騰只能在當地繼續做他的苦逼小地主,經常也要下地幹活,還時不時帶隊和過來串門的鮮卑鄰居們幹上一架,而無法像他的大哥求學。
秦升在馬融門下也是刻苦學習經文,不過自身才智一般,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就。說起來也是心酸,秦升在馬融門下待了四年,竟然連馬融的面都沒有見到。沒辦法,馬大師年事已高,八十的人也沒多少精力給那麼多人上課,全都讓他的高材生學生給秦升這種學渣上課。
不過這個學習經歷對秦升來說也不能不說是沒有用處,至少他在學習的時候還是認識了不少牛人,譬如說馬融的兩名弟子盧植和鄭玄,那都是混得很熟的師兄弟,尤其是後者鄭玄,他可是和秦升一起跟著師兄們學習了三年。只不過第四年鄭玄像是都市小說中的主角一樣裝逼成功登堂入室,而秦升還在外面待著。
然後秦升就是靠著在馬融門下學習的這段經歷,成功被舉孝廉。說起來這事其實和小明靠自己辛苦積攢下來的五萬塊錢,加上爸媽給的五百萬在帝都買房子是一個道理。
就在秦升舉孝廉的那幾年,正好是鮮卑人鬧騰得最厲害的那幾年,每年都殺到幷州來劫掠一番,作為幷州北部屏障的雁門郡自然是首當其衝,東漢王朝的正規軍也是打得有些疲於奔命。
為了能夠保境安民,當時擔任雁門太守的郭縕也只能依靠雁門本地的世族豪強來自保,這個過程中秦家也是出了不少死力,秦升的這個孝廉名額可以說是用秦家兒郎的性命換來的。
畢竟面對由北而來的鮮卑人,秦家所在的原平正好處在雁門的最南端,再加上修了幾百年的塢堡,守在裡面做縮頭烏龜絕對是輕鬆加愉快的,犯不著出去和鮮卑人拼命。
當時家族裡面對秦仁的這個決定還是多有怨言,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似乎證明了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選擇。
雖然鮮卑之亂隨著鮮卑大汗檀石槐病死而被消弭下去,但是大漢王朝又要面對層出不窮的羌亂,更要命的是在公元184年又爆發了黃巾之亂。為了籌集軍費,並且滿足漢靈帝窮奢極欲的享受,朝廷對百姓的壓榨更加厲害起來。
這個時候終於看出朝中有人的好處來,儘管秦升只是做一個小郎官,但終究是在中央,原平本地的官吏也不敢得罪秦家過甚,就靠著秦升的保護,秦家可是推出去了不少攤派的稅賦,甚至還收攏了一些過不下去日子的自耕農做自家佃農,這可是豪門大戶才有的待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過秦升的仕途就止步於了郎官,而且是四等郎官中最小的郎中,平日裡面就是革命工作一塊磚,那裡需要那裡搬,至於升職加薪走上人生頂端的事情,基本上和秦升沒啥關係。
畢竟郎官裡面可是藏龍臥虎的,秦升這種舉孝廉的只是郎官中的一類,還有很多郎官直接是官二代們恩萌來的,再有一些是地方上的優秀官吏過來鍍金的。
秦升沒有等到升職的機會,卻是遇上了一場大瘟疫。在這次的瘟疫之中,秦升的獨子,也就是秦誼的堂哥秦豐生病去世,受此打擊秦升的身體也是垮了下來。
秦仁一度考慮讓家族裡面最為優秀的孫子秦誼過繼給自己的大兒子,以此來接受秦升留下的政治資源。不過考慮到秦升的身體一直不好,生怕哪天他突然暴死,還要連累秦誼給他守孝三年。
大漢王朝以孝治天下,結果便弄出了守孝三年的奇葩制度,你要是不守三年孝,你都沒臉說自己是士人。為此也是弄出了很多醜聞,比如說某孝子守孝多年,卻是守出來很多小孝子的事情來。
或許對那些世家子弟來說,守孝是一個很好的養望手段,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聲望。但是對秦誼家這種地方小豪強來說,守孝三年的機會成本實在太高了,說不準就錯過了什麼改變自身階級的事情。
最終還是讓秦誼以秦升侄子的身份接手了伯父的政治資源,至於過繼的事情以後再說,等秦誼混出頭來之後隨便勻出一個兒子來給早逝的堂哥繼嗣就可以了。
自從秦誼的伯父秦升去世後,在雒陽的秦誼已經成了全家,乃至全村人的希望,畢竟他們整個村子都姓秦。
現在這個年頭,就是秦家這種地方小豪強的日子都不是很高過,原先秦誼伯父秦升在的時候,家裡也算是在中央某部門有個科長級別的靠山,地方上的官吏也是要高看上幾分,現在秦升沒了,家裡自然是希望秦誼能夠早日混出頭來。
“我一定不會讓大父,還有全家人失望的!”恍惚間秦誼彷彿又記起了自己上大學前家長對自己的期待,也是有感而發得說道。
“有這份精神頭就對了!現在阿誼也成親了,我也該回家了!”而秦誼的這個回答也是讓秦進非常高興,也是忍不住拍著秦誼的後背又鼓勵了一番。
“叔父,多住幾日吧,尤其是那幾個小的,完全沒見過雒陽的繁華,你現在讓他們回去他們也不願意回去!”秦誼也是習慣性得留客,這次來雒陽的兩家人,有一多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有幾個則是與秦誼年齡相仿的半大孩子,沒見過雒陽的繁華,到了首都都花了眼,現在估計正在外面逛街呢。
“唉!不放心家裡啊!”
聽了秦誼的話之後,秦進也是長長得嘆了一口氣。而聽了秦進這聲無奈得長嘆,秦誼也是有些感同身受。
自從有原平縣,以及原平縣的前身崞縣以來,原平這片土地還是屬於雁門郡的時候比較多。
而提起雁門這兩個字,浮現在秦誼腦海裡面的就是武安君李牧在雁門砍了十來萬匈奴的腦袋,然後就是《天龍八部》中喬幫主的父母在雁門關外遭到過伏擊,雖然有過漢唐兩大王朝掃蕩草原的偉大勝利,但是再過去一千年,這地方似乎依舊是民族融合的最前線。
當調閱了秦宜祿的記憶之後,秦誼發現原平的情況還真得很糟糕,也難怪四叔秦進想著趕緊回家看看。
從建寧元年168年)起,一直到光和四年181年),幾乎每年都有鮮卑大軍侵略幽並二州,持續不斷的戰亂讓幷州持續失血,情況糟糕極了。好在一統鮮卑各部的檀石槐大汗在光和四年終於死掉了,鮮卑各部再次陷入內鬥之中,這才讓幽並邊疆安穩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