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陵斟酌再三,慢慢開口道:“3年前佛門之事和顧公子有什麼關係嗎?”
“我已經做了。”
顧期頤對此毫不避諱。
這事兒終究瞞不了有心人。
其身份力量均被某些人所揭露。
又結合了最初佛門與元一宗之恩怨情仇。
不難推測佛門衰落的事實。
就是誰也不敢過問。
她們終究是無法與明光交手,更何況是與顧期頤周旋。
而佛門衰微,威懾力也不如從前。
她們也沒有必要為一塊衰落的聖地而冒犯新貴。
徐陵點點頭,微笑著說:“謝謝顧公子的解疑釋惑,陵寢這才明白應該怎麼應對。”
顧期頤扭頭就走。
徐陵摸著手裡的靈器沉思了許久,終於被捏了起來。
事實已無關緊要。
有的事情,一切皆已發生,沒有必要扯上這道題。
顧期頤從風信樓走了出來,掉頭向皇城走。
他準備去看一下林澈的近況。
可途中卻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
山林間涼亭之下。
圍了4個人。
儒袍書生。
道袍道士。
光頭和尚。
黑袍神使。
四人圍坐一片論。
僧人說:“一切眾生都是痛苦的,天下的人都應該克己修善。現世的善因才能種下來生的善果"。
神使道:“天下是煉獄,天下受盡煉獄之苦,整日過著萬念俱灰的日子,只有上帝,才能夠引領人族進入一個充滿希望的天地。”
道士道:“天下之人疲於奔命的是慾望,它組成了世間百態。天下之人想要從此間的煉獄中擺脫出來,則需要清心寡慾才能不被折磨。”
儒生們說:“修因為修上帝都比不上修心性。只有心強了,明瞭世間至理了,你就能達到不受慾望束縛的境界。只有你自己的心強了,你才會去輔佐我。"
文聖曾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獲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必須先學會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人溝通,得到對方更多的理解與支援。不將思想強加給他人,人人獨立。
強迫別人就像剝奪自己的生命一樣和謀害沒有什麼區別。你的道路是不正確的!——題記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強迫者".他們常常被人們稱為"強迫者",因為他們經常強迫別人做某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