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驢小驢愛打場,打了麥子打高粱!”
“小驢小驢愛打場,打了麥子打高粱……”
看著熊大他們推著巨大的碌碡在曬場上來回的滾動,唐兵的腦子裡面總是會想起這麼兩句兒歌。
還記得小時候,聯合收割機還沒有大行其道,脫粒機都還沒有做到完全普及!收割小麥,完全就是靠著人力來完成!
富裕的,會有一兩頭小毛驢或者騾子來充當主要勞力!大人們忙的腳不沾地!就連那些小屁孩子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的,撿麥穗的活就是他們的!
那時候過麥,就真叫做過麥了!學校裡都給放麥假的!整個麥收要持續七八天乃至十多天的!
可不像現在!
地裡的麥子熟了,咋辦呢?
一個電話,村裡的聯合收割機開到地頭,說好一畝地多少錢就開進地裡!轟轟隆隆幾個來回之後,把麥倉裡的麥粒直接就進倒在地邊上的公路上。
如果天好,太陽公公給力,只需要晾曬上一個下午就可以賣給收麥子的了!整個麥收也就一兩天的時間而已!麥子都不帶進大門的!
收完了麥子,聯絡好抽水機,就可以打電話把聯合播種機喊來了。
幾畝地的玉米,直接就種進了麥子地裡,秸稈都不帶收的!這叫綜合利用!
話說,農村現在都不叫燒秸稈了!每到麥收或者秋收的時候,就會有帶著紅袖章的滿地亂跑,查處那些隨意焚燒秸稈的老百姓!
唉……
農村人苦啊!燒個秸稈都有管著的!
“郭外青山下,景色日夕佳,烈焰焚秸稈,記得報警察……”作者名)
“郭某平省心自在,景色悠然住山東,烈士壯志拋黃河,家種良田歸舊莊……”作者名加村子名)
在那時候,收麥子之前,最先乾的事情就是平整場堰地,把打麥子的麥場給平整出來。
場堰地一般在家庭住址和農田之間,幾家乃至一個生產隊的人家各自一小塊的種著。等麥收的時候,就集體出勞動力平整出來,翻土,撒上麥糠,再用碌碡壓平了,這就是麥場了!
小孩子的歡樂時光,就是看著大人們揮汗如雨的拉著碌碡忙活,他們在邊上喊著“小驢小驢愛打場,打了麥子打高粱……”
當然,被大人逮住踢屁股是免不了的……
場堰地是不能撒石灰的,農村人沒這麼幹的!
農村的土地都精貴著呢!場堰地等過完了麥,還能重新刨出來種上些玉米或者豆子之類的!有條件的,到了秋天還能種白菜菠菜。
這個傳統,到現在還在繼續著。只不過原先的場堰地早就分給大傢伙子當作春地和菜地了!嘿嘿,今天下班剛從菜地裡拔了兩顆大蘿蔔回來,晚上就啃蘿蔔了!)
所以說,我兔國的農民就是這麼偉大!總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多多的種出糧食和蔬菜來!按說,公路邊上的綠化帶種那些亂七八糟的樹木花草的簡直浪費!
還有專人澆水施肥?你種上莊稼多好!不好看?可它們能填飽肚子啊!
平整完場堰地,剩下的就該為麥收做準備了!鐮刀得有,草繩得有,其他的東西也得準備妥當。
就比如現在,二炮那邊打出來的鐮刀淬完火之後,就交給了木魚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