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來這人是誰呢?
書中代言此人姓鄭,是南州郊區一個集貿市場的屠夫。
我們就叫他鄭屠好了。
這個鄭屠早年並不在南州討生計,而是隨著父母一直在西川生活。
鄭屠的父母開了一家小飯館,飯館的生意只能說是馬馬虎虎。
迫於生計,夫妻二人每天是起早貪黑辛苦忙碌。
那時鄭屠尚且年少,十三四歲的樣子,不過早已輟學在家,偶爾也會幫著父母打打下手。
一家三口雖然辛苦,但也其樂融融。
忽一日,飯館裡來了幾個潑皮無賴。
這幾個人吃飯不給錢不說,見鄭屠的母親有幾分姿色,竟然還調戲起了鄭母。
鄭父一看勃然大怒,是男人哪能忍得了這個,提起菜刀照著這幾個無賴就砍。
鄭屠當時雖然年少,但也一點不含糊,抄起小板凳就加入了戰鬥。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父子倆一聯手,戰力倍增,幾個潑皮被打得吱哇亂嚎,四散奔逃。
父子倆勇猛無比,教科書式的為鄰里街坊上演了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經過此役後,父子倆在街坊鄰里的極力傳揚下聲名大振,附近莫名而來的吃客與日俱增,飯館的生意也很快紅火起來。
一家三口算是因禍得福,日子也越過越好。
誰知好景不長,鄭屠這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就已經到頭了。
還是那句話: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鄭家飯館這麼吃香,自然就有人嫉妒。
其中有一個呢,就是同一趟街離著不遠開肉鋪的老闆,此人名叫牛二。
這個牛二挺不是個東西,從小就偷雞摸狗的不學好,三十多歲了還是一事無成。
早些年,他倒是娶了個老婆,可沒過兩天,就被他給打跑了。
這傢伙不思悔改,反而更變本加厲為禍鄉里,弄的街坊鄰居是苦不堪言。
後來牛二見鄭家飯館挺賺錢,就用自己偷雞摸狗得來的錢在附近開了間肉鋪,想著能搭上鄭家飯館的順風車,也大發一筆。
鄭父開始還真到牛二的肉鋪買過兩次肉,不過之後就再也不來了,寧願捨近求遠跑去集貿市場,也不來牛二這採購。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牛二為了賺錢不擇手段,賣的都是過期肉,臭肉。
附近的街坊鄰居對牛二的人品早有了解,更是沒人過來。
大家寧願吃素,也不光顧牛二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