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羽這個時候也覺得自己應該為華夏音樂做一些什麼事情了,坐在床上開始寫第一篇文章,他打算寫一個系列,來引領這個時候還處於混沌狀態的華夏音樂。此時的華夏民族音樂處於內外交困的情況,民樂的生存環境在不斷被壓縮,雖然民樂的地位並不低,但在實際中學習民族樂器的在就業方面,遠遠不如學西洋樂器的吃香。
民族音樂也屬於小眾音樂,雖然在各大晚會上可以看見,但在音響店的銷量卻非常尷尬。
程曉羽洋洋灑灑的寫了幾千字的論文,在細語上發了第一篇長細語《民族音樂以及我國民族音樂流行化的未來在哪?》1)
“大家知道我是上戲鋼表的學生,兼修作曲,由我一個學習西洋樂器的人來談論這個問題似乎不太恰當,但是既然大家對我都給予厚望,那我勉為其難的談一談民族音樂以及我國民族音樂流行化的未來在哪?
其實“民樂流行化”很大程度上算是一個偽命題。現階段跟民樂對應的應該是西洋嚴肅音樂,包括古典音樂在內。
試想一下西方古典音樂流行化難道就很成功嗎?嚴肅音樂從來沒有“流行化”而變成流行音樂,而是一直在滋養著流行音樂,同時也受到流行音樂的反作用。
例如爵士樂起源於非洲,但是爵士樂的形成卻跟古典音樂脫離不了關係,而後也反過來影響了西方的嚴肅音樂。
又比如現在美國正在興起的流行電子音樂,更是起源於上世紀50、60年代嚴肅音樂界一系列關於具象音樂、電子音樂的先鋒探索。
其實民樂也是一樣,民族音樂沒有必要也不應當把自身變成流行音樂,只要能為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提供著屬於本土民族的養分,這就是好事一樁。
...........
對於“毒藥”的中國風,確切的說「華夏風」不能算作是一種音樂風格,但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文化現象或文化概念。
毒藥的「華夏風」流行歌曲裡所囊括的常見特徵就是:
一、在編曲配器上使用華夏民族樂器,比如古箏、二胡等
二、宮調式五聲
三、在歌曲中加入豐富的華夏文化元素,比如:戲曲、古詩詞
以上三點是目前「華夏風」流行歌曲中最為明顯的三大特徵,之所以不能嚴肅的稱之為“風格”,是因為我們平時聽到的「華夏風」流行歌曲其實都融合了很多西方的音樂元素,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研究它的特徵結構,至於風格嘛,你可以看作是一種具有華夏元素的流行音樂太極現象。
但它實在夠不上資格算一種音樂風格。這裡實事求是的說,並沒有貶低「華夏風」的意思。)
............
華夏民樂的傳承中貫穿著一種宗教式的崇拜,對其絲毫的貶低簡直是不可想象的,這個態度從古延續至今。
而且我們華夏人啊,我感覺到好像總有種“板腔的意識”,什麼叫腔調的意識,就好像什麼什麼新的作品我都要用原來的一個什麼曲調來變化來改編。
在民間,就有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老八板”吟譜),要學民間器樂曲的一定會接觸這個。這個老八板是一個基本的曲調,變出很多曲子,山東音樂中大量的八板體,那些古箏曲子都是這個曲子變的,一樣的長度,一樣的調式,有些音調也相近。
越劇,越劇就是-i,上句2,2音不穩定,沒有結束的感覺:-i,1-下句,完了,有結束感自嘲加手動滑稽)。再吟譜,此為我寫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中一句)。
其實一個越劇演員她在舞臺上唱一百句就是五十個來回手動滑稽)。但是你別看,她這個本事也是大。就用各種方法,節奏上的變化,語氣上的變化,板式上的變化等等,這個當然就是我們華夏音樂的作曲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