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郭牧重新回到大的密室中,正好看見老者站在入口處,靜靜地等著自己。
郭牧趕緊向其躬身道:“老前輩,您醒了?”
老者回道:“老朽從來未曾睡去過,又何曾醒來。”
這麼說來,他已經知道了自己所做的一切。
郭牧面色一變,解釋道:“弟子是出於好奇,才誤入裡面,還請老前輩勿怪。”
老者笑道:“你能進去,是你的機緣,老朽為何要怪你。”
郭牧見老者一點也不計較自己的所為,其心胸寬廣,令郭牧折服。
接下來,老者示意郭牧重新回到蒲團上坐下,如此,兩人又開始促膝而談。
老者率先問道:“你的心裡是否已經有了答案?”
郭牧拱手道:“弟子確實想到了答案,還請老前輩指正。”
見老者點頭,郭牧開始把自己心裡的答案說了出來,“人存於世,與他人的恩怨在所難免,在處理這些恩怨之時,無論使用何種手段,皆需以化解這個恩怨為目的,而不是相反。所以老前輩的問題,根本沒有正確的答案,或者兩者皆是正確的答案,無論使用雷霆手段也罷,還是以德服人也罷,只要最終能夠化解恩怨,皆是正確的答案。”
聽到這裡,老者忍不住笑出聲來,他這一笑,臉上更多了幾分慈性。
老者一邊點頭,一邊捋著鬍鬚,稱讚道:“甚好,甚好,你給出的答案與他的答案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是誰?郭牧的腦海裡想到了司奉天。
老者問道:“想必你已經猜到了他便是我的關門弟子,你可想聽一聽他的答案?”
郭牧回道:“弟子想聽。”
“他說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猶如身體之疾,不同的疾需得下不同的藥,不能一概而論,小疾當以溫和之藥除之,大疾當以迅猛之藥除之,如此等等,無論下何種藥,最終需以最小的代價將身體之疾徹底除去。”
聞聽此言,郭牧的心中對司奉天更加欽佩,“他以身體之疾作比,回答得甚妙,弟子自愧不如。”
老者笑道:“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他當初回答這個問題時可長你五歲,而你能夠在這個年紀勘破這個道理,說明你的悟性甚高,這樣的話,老朽就放心了。”
放心了是什麼意思?郭牧心有不解。
還未待他相問,老者便在他面前緩緩起身,正聲道:“老朽意欲打破慣例,收你為徒,你可願意?”
此話一出,郭牧如同做夢一般,倘若能夠拜老者為師,那絕對是他八輩子修來的福分。
他連連點頭道:“弟子願意,弟子願意……”
“那好,一切從簡,你只需對我三拜,便可禮成。”
話音剛落,郭牧便毫不猶豫地向老者行了三下叩拜禮。
“弟子拜見師傅!”
“弟子拜見師傅!”
“弟子拜見師傅!”
當最後一下禮成時,老者將郭牧扶了起來,臉上盡顯欣慰。
此時,郭牧的心中仍有些疑問,不吐不快,“師傅,弟子想知道,您為何要收我為徒?”
老者笑了一聲,“為師就知道,你若是不知道答案,心裡定然不暢,既如此,為師就告訴你原因。其一,你帶給為師的感覺像極了我上一個徒兒,說明你我師徒有緣;其二,你的資質雖不足,但經過之前的考量,為師深知,你的心性和悟性奇高,甚合我意;其三,為師收徒,重內裡,輕表象,內裡可看出一個人的處世之道,表象只能看出一個人資質的好壞,作為我的徒兒,不求修為要有多高,但求為人處世要有正義之風,為師相信,你能做到這一點。”
郭牧被這番話所折服,再次叩拜,“弟子謹遵師傅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