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本王即可就去寫奏摺。”
次日,趙王的奏摺就被送到了弘文帝的案頭上。
翻看著趙王的奏摺,弘文帝面色平靜。
這奏摺裡,趙王可不光是一味的請纓,而是先聲淚俱下的表示自己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希望弘文帝給他一個機會。
“王德,你去傳旨,解除趙王的禁足,讓他負責京城道路的修建,工部那邊也去說一聲。”
聞言,王德連忙弓腰應聲。
他很清楚弘文帝一直就在等趙王上書,甚至說突然要修路,其實也是弘文帝計算好的。
就是想要找一個合適合理的機會將趙王重新放出來。
最近這段時間,寧王的影響不斷擴大,追隨他的人也增加了些許。
弘文帝是不可能會繼續讓事情如此發展下去的。
很快這個訊息就在京城傳開了。
寧王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很是憤怒,將屋子裡的東西都砸了不少。
“殿下,何須如此生氣,這是必然的結果而已。”
周先生對此一點也不在意,甚至是早就已經料到了。
“本王知曉,但是心裡就是憋著一股火。”
弘文帝正值壯年,而他也已經快二十歲了。
皇帝壯年,皇子年長,很難不會被皇上給防備著,所以安排一個年紀相仿的皇子起來制衡一下,是很常見的手段。
不過知道歸知道,但是心裡還是會有不爽。
“先生,這件事本王不想走這麼算了,你看咱們是不是可以給趙王制造一點麻煩?”
“自然需要這樣做,但是得把握好度,有一點底線殿下一定要記住。”
聞言,寧王連忙虛心求教。
“皇上是一個愛護百姓的君主,修路就是為了方便百姓,這一點咱們可不能破壞。”
“路必須要修好,咱們要做的就是讓趙王在這段時間,沒辦法累積到多少聲望,只要做到這一點,他就算出來了,段時間也很難有所作為。”
“甚至若是這次的事,他沒變得很好,在皇上那邊只怕也不會有什麼好印象,以後有的是機會在對他下手。”
寧王連連點頭,他很清楚,若是依靠破壞修路來打擊趙王的話,到最後只怕自己反倒會惹來父皇的不愉快。
畢竟弘文帝將這個差事交給趙王,本身的目的就很明顯。
擺明了就是已經站在了趙王那一邊,同時也想借此機會在民間刷一波好感,所以不能破壞,只能儘可能的阻止,讓趙王在修路這件事上不能累積到太好的名聲。
而就在兩位皇子打算繼續明爭暗鬥的同時。
在北地那邊,鎮國公連續遭遇襲擊,讓他原本就重傷未愈的身體情況再次加重。
飛虎關也沒有能拿下來,這段時間雖說攻打禮親王世子,也沒吃太大的虧,但是飛虎關遲遲拿不下來,他這邊的人情緒上已經出現了問題。
最重要的就是糧食的需求。
病榻之上,鎮國公直接下令,從百姓手裡搶奪糧食。
與此同時在禮親王世子那邊,也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別看他坐擁著飛虎關這個糧倉,但是因為同東洲已經開始了對峙,國內的糧食已經不會在運輸過來。